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關鍵。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與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三化”的一個十分現實和重要的方面。我國經濟理論界理應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中承擔重要責任、發揮積極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經歷100多年的風雨洗禮,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仍是顛扑不破的真理。特別是自2007年以來,美國相繼爆發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大震蕩,西方出現了新一輪馬克思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仍須重溫馬克思、恩格斯的教導,牢記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的學說,是辯証的、發展的,與教條主義不相容。恩格斯說:“共產主義不是學說,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他還警告庸俗經濟學家和庸俗社會主義者不要到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變的、現成的、永遠適用的定義。我們黨歷來注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因而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
馬克思主義“三化”是長期的歷史過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具體實際與主要任務。今天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需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二重路徑。
在理論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發揮科學理論的引領作用。我國改革和轉型時期,是最需要馬克思主義學說創新和發展的時期。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應當勇於面對現實、自覺接受挑戰,站在理論前沿,進行理論創新,不斷創造高水平、高質量的理論成果,而不能無視時代發展,滿足於已有的認識和結論。事物發展就是這樣,不進則退。就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而言,如果不能對改革開放中的重大經濟理論問題,如所有制和產權理論的發展、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革、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開放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等,提出切合實際的可行的創新理論,就會導致說服力減弱、話語權喪失。我們必須立足實際、著眼實踐進行理論創新。否則,就會阻礙理論的發展。
在實踐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讓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在實踐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與在理論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是同等重要的。我們所處的時代與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不同,肩負的使命也不同。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競爭階段的資本主義社會,他們的使命主要是為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武裝,還沒有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我們則處在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在路徑上具有二重性,就是既要在理論上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又要在實踐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隻有在實踐中指導人民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生活,才能扎根中國社會、深入人們心中。
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馬克思、恩格斯創建馬克思主義時,批判和吸收了古典資產階級學說的合理內核。今天,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同樣不能脫離世界大背景,同樣需要研究世界經濟社會規律和各種思潮,批判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