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柏拉圖闡釋者的雅各比:游弋於經典與闡釋之間
曾怡2011年10月21日08:3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如何評價雅各比對柏拉圖學說的闡釋,這在西方學界內部也是一個較新的議題。該問題涉及德國觀念論傳統內部對古代希臘學說的源流的考察(historico-philosophically),以及對古代哲學本身的研究(philologico-philosophically)。在研究者的視角中,我們對於這兩者是不加區分地加以接受的,將其共同劃入“古希臘經典思想研究”的總綱之下,而忽略了它們對相同議題的評判標准是有差異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有意識地融貫二者,但這要建立在對兩者的差異有清醒的認識之上。治哲學史同治一切思想史的相似處是:我們的結論和對研究對象掂量的標准是依據所劃定的考察范圍的不同而有所變更的。因此,准確地評判雅各比對柏拉圖學說闡釋的價值,就首先要求我們確定對其衡量所採用的標准:是在對柏拉圖思想本身的闡釋源流中來衡量,還是在德國觀念論內部對柏拉圖學說的接受史中來衡量。
我們以關鍵人物為線索簡單梳理一下德國傳統的柏拉圖闡釋特色:首先是萊布尼茨第一次將費奇諾闡釋的柏拉圖和佛羅倫薩學院派的柏拉圖作了一個區分。這個學派的影響在法國日漸淡去,德國的研究者卻或多或少地繼續對新柏拉圖主義的各種變體保持著研究熱忱,這種熱忱有不可回避的宗教背景。布拉克(J.J.Brucker)和提耶德曼(B.Tiedemann)即屬於受費奇諾思想影響的柏拉圖闡釋者。還有一些卡巴拉主義(kabbalist)闡釋家,以及深受基督教靈知派影響的柏拉圖闡釋者波墨,都和新柏拉圖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這也很自然地讓人將之和德國觀念論中的超越論層面相結合,比如謝林就公開表達過他對布魯諾的敬仰。比雅各比年輕一些的施萊格爾和施萊馬赫都延續著這個傳統,並傾向建立更為符合柏拉圖精神的哲學。后者更是首次提出了所謂的“柏拉圖問題”,遂成為19世紀德國柏拉圖研究的主要議題,這個影響一直延及那拓普和海德格爾。
復興柏拉圖學說,如果說是旨在恢復一種對“靈知”的把握,即一種超越人類一般所謂理智的推理活動的更高智性。對雅各比而言就是智性直覺活動下統攝全體的知識(scientia intuitive),它高於康德所區分的理智(Verstand)和知性(Vernunf)。以此為基礎,雅各比在宗教信仰上,既不同於康德,也同時異於門德爾鬆建立的那種普遍性宗教,而更強調借助人類一般理智無法通約的個體性。我們可以說雅各比是這個潮流中不可忽略的參與者,而非不言而喻的締造者。在德國觀念論內柏拉圖學說的接受史上,他的柏拉圖闡釋並沒有因為自己身處討論的核心而成為核心闡釋﹔而在作為古代哲學研究的歷史圖景中,他作為柏拉圖闡釋者始終是一個邊緣性的角色。然而毋庸置疑,通過對他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回到當時解釋柏拉圖的具體論戰中,更好地理解德國觀念論傳統對柏拉圖闡釋的全部圖景。
作為漢斯特胡伊斯(F.Hemsterhuis)和施托爾貝格(F-L.Stolberg)的朋友,雅各比名振當時。他最表露其柏拉圖主義傾向的作品是哲學小說《瓦爾德瑪》(Woldemar)和《阿爾維》(Alwill),以及哲學小品文《神之事》。在其中,他引用《第邁歐》“神處處創造至善”,又或者在《關於斯賓諾莎主義的書信》中,將柏拉圖塑造為反無神論者的形象。雖然這些片段不足以形成明晰的對柏拉圖的闡釋,他對柏拉圖學說的熱忱是毫無可疑的。但在柏拉圖闡釋問題上,他對於觀念論后康德諸家的影響卻並非建設性的,其對柏拉圖的理解也為后者所拒斥。
雅各比作為一個柏拉圖主義者,很大程度是受當時流行的柏拉圖研究的影響,尤其是作為柏拉圖研究者的他的朋友漢斯特胡伊斯的影響,吸取了后者《索菲勒》(Sophyle)中的主要意見,即個體機體在什麼意義上可以作為實體。這種對柏拉圖的理解,后為謝林所拒絕。謝林有自己的柏拉圖研究來源,早在1798年,遇到雅各比之前,他就有《世界靈魂研究》問世,我們雖然不能斷言他是否直接接觸了波墨的學說,但可以肯定他那時已經由社交圈與歐丁格爾有接觸,並受影響。黑格爾的情況更為復雜,尤其是他比謝林更遠離當時的柏拉圖研究的主流圈子,以《第邁歐》為例的話,不是雅各比而是溫迪施曼(F.Windischmann)對之有影響。雅各比對黑格爾的柏拉圖闡釋有影響是非常間接的,即通過雅各比關於斯賓諾莎書信的附錄中對《吉奧達諾·布魯諾》的忠實摘要,影響了黑格爾,而這也不是雅各比本人的柏拉圖闡釋。
然而,雅各比畢竟參與了德國觀念論內部對柏拉圖形象的建構活動,即便其闡釋不為謝、黑二人所接受,也不處於正統的柏拉圖研究的核心地帶。但因其闡釋貫穿於觀念論內部根本問題的反思和新的可能解決方案之中,其說又真切地參與並影響著觀念論內部對柏拉圖的討論,漸積而成柏拉圖在觀念論內部的形象。
如果雅各比所理解的柏拉圖通過論戰強有力地影響著同時代人,即便是作為被批判的那一方,那麼,在何種意義上他對德國觀念論內部柏拉圖闡釋的成形和發展起作用,又在何種程度上對作為古代哲學研究對象的柏拉圖學說的傳世有功,也就成了值得探問的議題了。
(作者單位: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哲學系)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