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華大學誕生於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成長於國家和民族奮斗之中,發展壯大於國家和民族振興之時。從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學堂,到經辛亥革命洗禮的清華學校﹔從探索學術獨立、教育自主的國立清華大學,到剛毅堅卓、弦歌不輟的西南聯大﹔從艱苦奮斗造就“紅色工程師的搖籃”,到改革奮進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作為中華民族前赴后繼、百折不撓走向復興的一個縮影,清華的百年歷程,是清華人致力於興國安邦的奮斗史,是探索中國科技教育自立自強的開拓史,是向著世界先進水平跨越發展的攀登史!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清華大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良傳統,積澱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光榮傳統,這種充分體現民族自覺、深刻反映時代風貌、高度凝聚大學使命的清華精神,是學校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和不竭源泉。
清華精神,始終貫穿於教書育人之中。建校早期,清華就確立了“培植全才,增進國力”的宗旨。新中國成立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造就思想堅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改革開放以來,不斷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推進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拔尖創新人才。百年樹人,桃李芬芳,十七萬莘莘學子在清華精神熏陶下奮發向上,一大批治學、興業、治國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梁。
清華精神,深深融入到創新實踐之中。無論是開創“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學術風格,還是確立“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無論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辟中國現代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的諸多領域,還是五六十年代興辦一批新技術專業、八十年代以來布局和發展綜合性學科,清華精神引領著我們始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百年創新,碩果累累,清華師生在科技進步和學術發展中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刷新著一項又一項紀錄,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和知識貢獻。今天,隨著一批優勢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清華大學在國際學術領域逐步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華精神,突出體現在社會責任之中。百年擔當,矢志篤行,從“一二·九”運動中喊出“華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到黎明前的黑暗中發表“最后的演講”﹔從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到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區域和企業創新發展﹔從積極參與汶川、玉樹抗震救災,到為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獻計出力﹔從紫荊志願者的燦爛微笑,到越來越多當代學子踴躍奔赴祖國建設一線……每當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總有清華人挺身而出,為民族解放慷慨赴難,為國家富強拼搏奉獻,為人民幸福建功立業。
100年來,一代代清華人以思想和行動鑄就了清華精神,以智慧和汗水詮釋了清華精神,以創造和貢獻光大了清華精神。清華精神根植中華文明沃土,廣納世界文明精髓,激勵著萬千學子把自身發展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相連,匯聚成一曲昂揚激越的時代壯歌!
百年華誕是清華發展的重要裡程碑,更是我們邁向未來的歷史新起點。當今世界,在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同時,仍面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許多共同的難題﹔當代中國,正處於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全國上下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這都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深刻反思不足與差距,進一步增強知難而進的勇氣和決心,大力弘揚清華精神,奮發有為,開創未來。
我們要始終堅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不斷樹立更高目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把百年積澱的辦學優勢進一步轉化為人才培養的優勢,努力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使清華大學始終走在時代進步的前列。
我們要始終堅持愛國奉獻、追求卓越。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弘揚高尚師德和優良校風學風,引導廣大學生堅定理想、刻苦學習、潛心鑽研、全面發展、成才報國,激勵全校教職員工牢記使命、恪盡職守、勤勉工作、為人師表、敬業奉獻。
我們要大力倡導人文日新。在清華大禮堂內,有一塊1926級畢業生贈送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人文”二字源自《易經》“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概指人類一切文化創造﹔“日新”一詞典出《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為每天都要革故鼎新。作為清華精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人文日新不僅是指人文精神的發揚和提升,更是指文明的傳承與創造要日新月異、不斷進步。我們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使清華大學始終成為繼承傳播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場所,交流借鑒人類進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孕育創造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的重要搖籃。要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並舉,營造開放和諧的校園氛圍,鼓勵自由探索,激發創造活力,培育視野開闊、人格完善、素質全面的一代新人。
展望未來,我們一定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提出的要求,不負國家的重托和人民的厚望,創新發展模式,加快建設步伐,力爭在本世紀中葉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浩蕩洪流中,續寫清韻華章,再創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