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秉林:在全球化和本地化間取得平衡
顧秉林2011年05月05日07:42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顧秉林清華大學校長
核心觀點
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益處,並保証大學作為社會價值和文化傳統守望者的地位,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我們應該看到,今天,世界充滿著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環境污染、人口膨脹和老齡化、流行疾病、暴力沖突等。高等教育機構有責任和義務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世界各地的大學也面臨著自身的問題。因為全球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財政壓力,使許多大學的預算被削減,大學的形象也從象牙塔轉變為和企業、社會合作的知識交換市場。公眾和社會對大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批評的聲音越來越強。而在這些問題當中,有一個問題,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大學來說,是迫切需要思考與解決的。那就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的個性與傳統。
在歷史上,全球知識活動的分工從地理上看是不均衡的。與發展中國家的大學相比,發達國家的大學在知識生產和傳播活動中,往往為自己設立更加寬廣的使命,並具有更強的能力。發展中國家的大學由於能力和資源所限,往往隻能滿足本地知識活動的需求。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全球知識生產和傳播的版圖也在發生變化。更多發展中國家的大學發現,要想更好地為本地服務,他們必須加入全球化的知識網絡,這些大學中的一部分也希望能夠同發達國家的大學一道,為解決全球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
因此,除了傳統的在教育、研究、社會服務三者之間的平衡外,今天的大學,在探討其使命時還有必要增加一個新的思考緯度——如何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取得平衡。
而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的一個新的挑戰,那就是如何解決對跨越國界合作中不同大學組織與管理之間的差別。在全球化時代中,很多大學希望解決的問題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不管是培養跨國公司領導人、還是破解DNA以找到癌症的治療方法,還是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這些全球化的問題,需要全球化的解決辦法,這種全球化的解決辦法需要各個領域中具有全球觀的領導人物間的合作。同時,不同國家的大學往往組織結構不同,按照不同的管理模式行事,更不用說語言的差別所帶來的挑戰。這些差別給合作帶來的挑戰和困難不能被低估。
毫無疑問,全球化的浪潮對我們社會的影響意義深遠。雖然全球化給大學帶來了很多益處,但這個過程也隨之帶來了與大學原有的文化和傳統不合的價值觀念和風格。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全球化帶來的益處,同時保証大學作為社會價值和文化傳統守望者的地位,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本報記者趙婀娜根據作者在“2011大學校長全球峰會 ”上的發言整理)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