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建設文化強國:新形勢下黨的偉大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劉寶村2012年01月17日09:07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充分表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70多年前,面對當時“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毛澤東向全黨同志發出了“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的號召﹔70多年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斗”的號召﹔前后比較,身處不同的時代環境,面對不同的時代任務,我們黨以同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發出了文化建設的時代最強音,引領著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新形勢下我們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集中體現。

  其一,建設文化強國是黨對當前文化發展形勢的科學判斷和自覺回應。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科技的結合更是日益緊密,它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事實一再表明,要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贏得先機,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國防實力,同樣需要強大的文化實力,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夠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面對西方發達國家強勢文化的不斷滲透,面對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持續壓力,中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將更加艱巨,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要求也就更加緊迫。

  其二,建設文化強國是黨對自身文化使命的清醒認識和自覺承擔。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從毛澤東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建設新民主主義文化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向前發展。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巨大功能的深刻認識,也反映了我們黨對自身在領導人民推動社會發展進程中文化使命的自覺。因此,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黨強調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責任。這無不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自身文化使命的清醒認識和自覺承擔。

  其三,建設文化強國是黨對中華文化未來發展的強烈自信和戰略部署。

  中華民族歷來以悠久而豐富的文化著稱。回顧歷史,雖然經受了近代以來的種種磨難和內憂外患,但中華文明仍然是世界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五千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其優秀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是我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立足現實,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華民族正在迎來民族復興的曙光,中華文化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展望未來,我們相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是推動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顯著標志。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軍隊政治理論教育一系)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