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回眸2011漢語研究

謝曉明2011年12月31日08:3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本年度的漢語研究在注重挖掘漢語事實的基礎上,對理論方法的追求意識更為強烈。在理論方法的運用上,句式(構式)理論、語法化理論、認知語法理論和類型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漢語研究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重視。

  2011年,漢語研究延續一貫傳統,發展迅猛,成績斐然。截至11月底,學界已發表學術論文21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和論文集140余部,舉辦大小學術會議30余次。研究概況綜述如下。

  漢語史研究偏重語法

  漢語史研究方面,音韻、訓詁、語法的研究成果較突出。

  音韻研究方面,韻書研究仍然是本年度的研究重心。上古音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在古人音韻理論分析和韻部研究、專書校勘及聲母研究、利用出土文獻對上古音進行總體研究等方面﹔中古音研究成果集中在《切韻》系韻書研究、《俗務要名林》的聲母研究以及南北朝時期的語音特點等方面﹔近代音研究主要是根據古籍文獻研究宋元明方音問題。

  古代漢語詞匯和訓詁研究方面,主要涉及詞語考釋、詞義辨析、方俗語詞研究、佛經詞匯研究、專書詞匯研究以及訓詁學專書研究等。代表性成果如《左傳》疑義新証、《朴通事》裡“典”和“當”的區別、禪籍方俗詞的甄別等。

  語法仍然是漢語史研究的重點,成果多、領域廣。內容涉及詞語的歷時演變、詞語的語法化和詞匯化問題、詞類研究、句法結構分析以及句式研究等方面。學者們在對漢語事實進行挖掘的同時也比較注重運用一些現代語言學理論來展開研究,代表成果如《中古佛典與漢語受事主語句的發展——兼談佛經翻譯影響漢語語法的模式》、《論敦煌變文中的“忽”類假設連詞》、《量詞“片”的語法化》等。

  古文字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金文研究、俗字研究、漢字源流考証和漢字文化研究方面。

  現代漢語構式研究成熱點

  現代漢語仍然是漢語研究的重點,成果豐碩,尤以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成果為甚。

  語音研究主要集中在聲韻調、輕重音、韻律特征、語音變化、語調等方面,一些研究成果比較關注語音對語法的制約和影響。

  詞匯研究主要集中在詞義研究、新詞新語研究方面。詞義研究方面,有學者把口語視角與書面語視角結合起來探討日常口語中的基本詞匯﹔有學者討論“搞”的語義韻及其功能定位﹔有學者借鑒生成詞庫論關於物性結構的觀念,提出親屬名詞的社會結構概念,形成一套漢語親屬名詞語義描寫的形式化體系。新詞新語研究則集中於“暴/超”類程度副詞、“被××”類固化結構等方面。

  語法研究涉及面廣泛,內容覆蓋詞語、句法成分、句式(構式)、復句、話語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詞語研究方面,既有對某類詞的整體性研究,如探討嘆詞的本質、在映現理論框架下對動詞進行分類、討論確認性評注副詞的銜接功能等﹔也有對具體詞語進行研究,如討論副詞“從來”的語義及其句法特征,研究虛詞“給”的同一性及其分布狀況等。句法成分研究則主要集中在非受事賓語句、形容詞謂語句、體詞性謂語句以及補語問題上。句式(構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否定句、反問句、被動句、處置句和兼語句等句式上。對各種具體句式(構式)的研究成為本年度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一大熱點,如“A不到哪裡去”構式、“NP+好V”構式、“沒完沒了地VP”與相關結構等。復句研究方面,重點是對復句關系詞語使用情況的考察和復句下位類型的分析。話語分析研究較注重吸收前沿理論,關注話語標記的研究,代表成果如《說話語標記“不是”》、《也說“完了”》等。

  方言比較研究受重視

  漢語方言研究繼續保持著繁榮態勢,在這一領域,學界已出版30余部著作和方志,發表700余篇論文。語音研究所涉及的方言范圍很廣,以非官話方言研究為主。既有對某種方言語音的研究,也有以個別方言詞為代表分析其語音特點及語音變異。語匯研究方面,注重虛詞的個案和比較研究,有的還聯系文化來解釋方言俗語的深層含義。語法方面,較重視研究特殊句式或句法結構,及語法標記的研究和類型學特征考察。本年度,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成為漢語方言研究的一大特色。學者注重從語音、語匯、語法等各個層面來加強非官話方言內部、非官話方言與官話方言、方言與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的比較。

  本年度的漢語研究在注重挖掘漢語事實的基礎上,對理論方法的追求意識更為強烈。在理論方法的運用上,句式(構式)理論、語法化理論、認知語法理論和類型學的理論與方法在漢語研究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重視。9月下旬,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與湖南師范大學聯合主辦了首屆中國語言學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標志著中國語言學界的理論自覺意識得到加強。

  目前,漢語研究的不足之處:一是理論借鑒多原創少,不利於漢語事實的深入挖掘和本土理論的產生,使漢語研究難以“立地”﹔二是研究成果的社會服務意識不強,不利於漢語學科與現代科學的結合及良性發展,使漢語研究難以“頂天”。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