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周天勇最新國策力作:中國夢與中國道路

2011年09月14日11:18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周天勇最新國策力作:中國夢與中國道路
  未來30年中國怎麼辦?近日,“中國發展道路研討會暨《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新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在研討中認為,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是一個極具時代性的大課題,做這方面的研究需要巨大的勇氣和飽滿的激情。本書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選題頗具前瞻性,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具有創新性,觀點獨到,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突出。

  這次研討會由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城市研究所、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出版集團、中民經緯(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土資源部、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和中央黨校等單位多位領導、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並就中國未來30年走向哪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討。研討會由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王振中教授主持。

  《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著作。該書作者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天勇教授。此書是周天勇在2010年出版的《中國向何處去》的姊妹篇,體現了作者對中國道路問題的持續性和深入性研究。全書從提出21世紀的中國夢,到討論實現中國夢的中國道路,再到發展道路的選擇,發展模式的選擇,協調人口資源生態環境關系,財稅體制改革,防止兩極分化和縮小貧富差距,推進土地制度、金融體系、國有經濟等等領域的改革,最后提出了中國道路路線圖和時間表。

  中央政策研究室前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和中央黨校前副校長李君如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分別為本書作序。李君如稱此書的出版將為體現公民共識的“中國夢”和中國精神的形成作出貢獻,並為我國重大政策制定提供理論和邏輯支撐。

  周天勇在《中國向何處去》一書中所提出的: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我們向哪裡去?所走的道路選對了,我們就可以避免發展中的陷阱﹔走錯了,我們就可能跌入社會政治動蕩、經濟低速發展、人民長期不富裕、國家競爭力不強並下降等發展的“中國陷阱”之中。

  《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是一本關於未來30年中國具體怎麼辦的書,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對中國老百姓未來需要什麼,什麼是中國夢和中國精神,以及對資源環境生態變化趨勢及對策,城鄉結構、產業結構等如何調整,財政稅收、土地、金融、國有經濟等體制如何改革等這樣一些大的課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看法,並以兩章的篇幅深入研究了中國未來發展中資源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道路這個命題。全書重點圍繞具體怎麼走21世紀的中國道路,展開了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証,並針對發展中的關鍵環節,提出了若干頗具實踐意義的思路和戰略。

  周天勇在書中將“中國夢”具體化為成為“成為城裡人:數億中國農民之夢”、“安居和樂業夢”、 “生活的社會保障夢”、“公共服務夢”、“生態環境優美和家庭平安夢”、 “精神生活之夢”等六個民眾個人願望與精神訴求,並以此為起點,運用經濟學分析框架為讀者勾勒出實現“中國夢”的中國道路,並概括為:調整城鄉、產業和企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實施趕超型科技進步戰略﹔克服利益梗阻,堅定地推進改革,形成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深入推進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體制改革。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改革和開放、民生,提供了一個路線圖,籌劃和設計了一個務實、可供操作的路線和整體及綜合性方案。對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和方向的確立或動態調整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在作者的社會調研與實踐中,中國著名企業格力新能源公司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

  該書是作者在過去眾多研究成果基礎上,對我國現代化模式和發展道路進行理性系統思考和提煉的產物。在當前我國節奏偏快和短期見效導向突出的學術氛圍中,周天勇教授能靜下心來對我們國家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挑戰進行深刻冷靜分析,並落腳於如此宏偉的主題,充分彰顯一個經濟學家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切感情,更體現了一名良心學者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是中國知識分子世代相傳的“鐵肩擔道義”精神的血脈支撐和延續。

  在書的最后,周天勇在記者問答中,按照中國夢的設想,再走艱苦奮斗的30年的中國道路,勾勒出到2040年國家發展面貌是:留下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和資源永續利用的家園﹔不給后代人形成沉重的債務負擔﹔一個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一個現代體制和具有中華民族特征的國家。
(責編: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