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偉光:世界格局演變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 王偉光2011年05月12日19:1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蘇聯解體從1991年到現在已經20年了,這20年裡,無論是理論界、學術界還是政治界,都對蘇共蛻變和蘇聯垮台的原因做了種種分析。我認為,蘇共垮台根本問題是蘇共執政黨的蛻化變質,其根本原因是思想路線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路線。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在發酵的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地抵制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世界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現就金融危機后世界格局的演進問題談三點看法。

  第一,世界格局正在加速向均衡化多極化的方向演進。金融危機爆發后,以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無論是GDP、人均GDP,還是私人消費、固定資產投資等的增速都高於西方發達國家。目前,新興經濟體佔全球財富的比重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33.7%增加到43.4%,幾乎佔據半壁江山。世界經濟和政治重心正在從北美向東亞太平洋地區轉移。特別是中國、印度的重要性在增加,美國的重要性則相對在下降。這一升一降,使蘇聯解體以來世界格局嚴重偏向西方的失衡局面有了很大改觀,東西、南北力量對比更加朝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也使世界新秩序多極化的趨勢更加明朗。

  第二,西方佔主導地位的世界格局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雖然近幾年來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在經濟總量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呈現不斷縮小的趨勢,雖然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治理無論是在治理機制和治理機構的改革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格局演進的客觀變化,但金融危機后世界格局的演進並沒有動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佔主導地位的世界格局的基礎。西方在經濟、科技上仍佔優勢,在國際體系中仍處主導地位。西方發達國家仍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西方發達國家在全世界的分量仍然是舉足輕重的。從根本上改變南北發展嚴重失衡並進而改變金融危機后世界熱衷議論的全球失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第三,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員。金融危機后,“中國崛起”一度成為國內外輿論的重要主題。我們不能否認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上了一個台階,我們也不能否認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但是,隻要牢記中國人口13億這個數字,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興高採烈地”摘掉自己頭上的這頂“發展中國家”的帽子。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