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雅克·比岱: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馬克思主義

——訪國際馬克思大會主席雅克·比岱 

2011年05月14日17:0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是一名匠師,致力於構建理論架構,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大部分人只是針對哲學家的研究、特定的觀點或概念作評判。我相信自己的方式,即建立一種可以是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以及其他領域的補充框架。

  雅克·比岱(Jacques Bidet)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國際馬克思大會主席和《當代馬克思》(Actuel Marx)雜志名譽主編,主要從事馬克思哲學和批判理論研究。本報記者就當前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動態等問題採訪了雅克。

  歐洲年輕馬克思主義者更加關注社會心理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長期從事國際馬克思主義大會的組織工作,請您介紹一下國際馬克思主義學界的發展情況。

  雅克: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不是很好回答。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哲學的變化是緩慢的,但對於馬克思主義研究來說,發展還是相當快的。當前,世界進入了一個新自由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新自由主義使企業的管理變得與過去完全不一樣。過去,車間和工廠有一些組織來維系相互間的關系。但現在競爭加劇,失業現象增多,許多人找不到工作,每個人都處在激烈的競爭關系中,更多的民眾特別是青年遭受剝削和痛苦,感到沒有未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法蘭克福學派等更加關注馬克思主義。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年輕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與主要關注經濟問題的前一代人不同,他們對心理學以及與之關聯的心理分析、社會心理學愈加感興趣。我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在歐洲等地具有地方色彩的一個表現。另外,生態現在成為一個大問題。馬克思主義與生態主義者這股新的力量也產生了某些聯系。

  另一個問題可以稱為“后馬克思主義”。前面的馬克思主義更多的是國家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即在每個國家,馬克思主義讓人們加入到建設更美好的社會諸如此類的大眾運動中。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出現了如何將馬克思主義的國際精神應用到單個民族國家的問題。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對一些經濟峰會的抗議。我認為,從剝削的痛苦到心理的痛苦,再到生態的轉變,這可能是當前馬克思主義的新趨勢。

  需要進一步思考金融危機

  《中國社會科學報》:一些學者認為此次金融危機証明了新自由主義的荒誕性和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您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雅克:這是當然的。但是對於馬克思主義以及自由主義來說,還需要更進一步思考。金融危機無疑與自由主義有著很大的關系。什麼是自由主義?自由主義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福利國家。那些自稱自由主義者的人認為市場就是自然法。如果對市場立法的話,那就有了法律系統,就沒有了幻想空間。在公共生活內部,經常需要調控和組織的藝術。民族國家的市場和組織在市場統治中均扮演著重要作用。在過去,國家常常在市場與組織之間保持平衡,卻並沒有自然法。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后期,大公司更傾向於跨出國門,將大部分投資放在國外,在中國進行工業加工,廉價的勞力被輸送到紐約或倫敦﹔這些大公司還以某種秘密的方式在泰國或非洲進行金融活動。慢慢地,許多國家開始與這些大公司合作,它們變得更加強大。從這個意義上講,開放或者說敞開國門在政治上推動了這些大公司的擴張。國家不再有更多的保護和更多的內部規則,而隻有一個自由的金融資本市場。

  這並不像資本家們所說的流通規則。流通是市場的流通,但是這個流通並不是一個國家性的現象。它是國家的人民與資本之間的平衡。人民有權利去抵抗,去說出自己的期望,人們要去上學,要去醫院看病。盡管金融資本很難控制,但當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國家手中,就會歡迎金融合作。最后,金融災難就會發生。而且這種持續的狀況看起來沒有真正的解決之道。

  中國未來也許會面臨日本遇到的難題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認為中國將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雅克:談中國的事情對我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我不是中國歷史的研究專家。中國革命發生在殖民壓迫的背景下,它在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階級中獲取了自己的初始力量。革命成功后,建立了強大的政府經濟控制體制,這產生了若干矛盾。最后的解決方法是引進市場的理念,積極與世界其他地區聯系。中國產生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貧富懸殊等。我們對中國的印象很多來自於某些中國小說、中國電影、中國報紙等,對很多東西並不了解。

  至於未來,日本也許有參考價值。日本曾經非常落后,在很短時期內在國際上獲得了競爭優勢,但是現在面臨著很多挑戰。也許將來中國不得不面臨類似挑戰。但我的看法不一定就是人們的普遍理解。我期待一個歷史學或經濟學專家告訴我這些看法對不對。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有許多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者,請您介紹一下您最近研究的問題和國際馬克思主義大會的有關情況。

  雅克:我是一名匠師,致力於構建理論架構,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大部分人只是針對哲學家的研究、特定的觀點或概念作評判。我相信自己的方式,即建立一種可以是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以及其他領域的補充框架。

  1995年,由法國《當代馬克思》雜志發起,並聯合西方100多家馬克思研究的刊物和研究機構成立了國際馬克思大會組織,每三年開一次國際大會。大會自成立以來,一直強調打破黨派與學科界限,致力於學術研究﹔強調對馬克思的探索性,以糾正對馬克思的誤解和歪曲。最近舉辦的國際馬克思大會的初始動機是現實的馬克思。“actuel”的意思是“直到現在”,英語中也有同樣的意思。“現實的馬克思”大致相當於“直到現在的馬克思”。上一屆大會是2007年召開的,來自經濟學、哲學、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女性學、生態學等領域的近六百位學者共同探討了馬克思主義、新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研究等有關問題。由於馬克思主義的豐富性,很多基本問題都存在爭論,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很多地區都很活躍,過去有很多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參會,希望未來也是如此。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