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緣政治的戰略重點應在亞洲
第二屆西南論壇在雲南舉行
張軍妮2011年10月18日09:5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國邊疆地區一直以來就與地緣政治休戚相關。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邊疆地區正日益成為關乎國家和諧穩定大局的重要地區。近日,以“21世紀的中國邊疆治理與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西南論壇在雲南大學舉辦,國內外多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當前我國邊疆治理與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具體的改進措施進行了熱烈討論。此次論壇由雲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
邊疆地區面臨諸多挑戰 由於與多個國家為鄰,獨特且復雜的周邊環境成為我國邊疆發展需要關注的重點。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蘊嶺提出,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周邊環境出現新特點。在中國綜合國力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周邊國家中出現了某些“准結盟”的勢力,這種新情況的出現增加了中國構造周邊環境的難度。
經過60余年努力,新中國在邊疆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國強認為,除中印邊界外,其他陸地邊界問題陸續得到解決,但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海洋劃界問題並不樂觀。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提出,從近年來的經驗看,中國的邊疆、周邊外交和區域外交等層面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說,中國地緣政治的戰略重點應當放在亞洲,並且還有很大的戰略反思空間。就周邊外交層面來說,與其他區域相比,中國對亞洲的人、財、物力投入尚顯不足。
積極應對周邊環境新格局 面對新形勢下周邊環境的新格局,我們應如何應對?張蘊嶺認為,處理周邊問題,把握中美關系大局仍是核心。美國的主導戰略是構筑制約與平衡網,但其挑動周邊國家對抗中國的行動也將是有限度的。“不發生大的對抗”應是雙方的戰略底線。中國對美“避免對抗,尋求合作”的大戰略沒有必要改變。在新形勢下,讓美國參與東亞合作機制,也是應對的主要戰略之一。
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鄭永年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勢必要成為國際秩序構架中一個重要支柱。但要成為這樣一個支柱,中國就首先要把戰略重點放在邊疆、周邊和亞洲。一旦這些領域發生重大危機或者中國和亞洲的關系出現重大危機,就會導致中國的國際秩序面臨解體的不良局面。亞洲是中國的根基,根基不穩,其他無從談起。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