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驅動”破解城鄉難題
科技創新與城市管理論壇在京召開
記者 馮宇2012年05月31日09:27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5月23日,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科技創新與城市管理論壇”在中國科學院拉開帷幕。針對如何形成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雙輪驅動”格局,並以此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與城鎮內部的“二元結構”難題,與會代表展開深入研討。
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方新指出,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構想是城市發展模式和創新機制的重要突破。通過“雙輪驅動”實現城市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是提升“民生科技”的“人本關懷”和“普惠創新”功能,促進社會和諧治理,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重大社會問題的關鍵舉措。
“雙輪驅動”促城市全面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的發展、規劃和管理面臨新的挑戰。據了解,目前,北京已經跨入人均GDP超過1.1萬美元、第三產業比重超過75%的發展階段。按照哈佛大學教授波特的經濟發展波段理論,這一階段屬於知識和創新驅動階段。對此,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管理研究基地秘書長馮剛表示,我國當前城市發展模式進入了新的轉型期,要求我們按照新的價值觀和城市標准對城市進行建設、再造以及有效管理,實現城市生活福利的最大化。與會專家認為,依靠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主任、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永指出,我們要推動環境建設文化理念創新,促進環境建設資源整合。推動信息網格城市管理創新,促進城市管理協同發展。堅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促進城市功能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提升“民生科技”的“人本關懷”和“普惠創新” 人口、資源、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
“中國即將進入中等缺水國家行列,人均水資源低於聯合國制定的兩千立方米的缺水線,北京人均水資源量僅200立方米,低於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線。”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季鬆認為,科技和文化“雙輪驅動”的實施非常重要,人們可以從人文的角度解決城市水管理驅動力不足的問題,實現水生態和水文化“雙輪驅動”。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輝表示,依靠科學技術解決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同樣需要文化的支撐。例如,老年服務呼喚根本性的創新,這需要技術、模式和文化等協同創新才能實現。
制度創新是破解“雙二元”難題的關鍵 城鄉之間“二元結構”和城鎮內部的“二元結構”現象,是城市管理面臨的新矛盾和新問題。
“制度創新是破解‘雙二元’難題的關鍵。”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認為,城鄉二元問題的背后實際上是我國制度設計的問題,城市化不但要考慮土地的使用、工業的發展,更要考慮人的發展,這就需要在制度設計上有所創新。創新主要體現在:公民身份認証的機制、市場用工機制、社會福利機制、國家和地方的公共服務體系,以及國家和地方公共財政體系的完善。
北京城市運行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銳認為,未來的城市化發展在於質量提升,而不是規模擴張。他認為,城市化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改變現在的“雙二元”結構,針對新市民之間觀念的反差、文化的沖突、價值理念的博弈,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惠理念,促進協調發展,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們應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社會管理﹔在城市層面更多促進多元分配,實現財富的公平﹔創建居民自治和公共治理兩種體制,形成政府行政功能同自治功能互補。
論壇由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和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促進會等共同主辦。
(責編:秦華、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