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探討社會史研究的成就與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要

郝平  張俊峰2012年05月31日08:4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社會史學會、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山西省歷史學會主辦的“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四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行。與會者圍繞“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史研究”這一主題,總結了30多年來中國社會史研究取得的學術成就,同時反思了存在的不足之處。

  與會者認為,中國社會史研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歷史學研究中成就最為顯著的領域之一,這一點基本上成為學界的共識。但是,中國社會史研究也存在理論創新不足的問題,如何加強中國社會史研究的理論思考,建立中國本土化的社會史研究理論和方法,是今后深化中國社會史研究中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會議再次討論了近年來頗受關注的社會史研究“碎片化”問題。多數學者認為,“碎片”本身不但不可怕,而且很珍貴,歷史研究就是要將“碎片”連接成“整體”。但是,不能將“碎片”連接成“整體”的“碎片化”則是值得警惕的問題,它與研究者的學術視野和學術素養有關,並非社會史學科本身的問題。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社會史研究缺乏批評,更無法做到跨學科,從而質疑社會史學科的發展和成就。對此,一些學者從中國史學自身的傳統,從歷史人類學的學術追求,從社會史如何迎接來自文化史、環境史、生態史和人類學的挑戰並實現新的綜合等角度進行了回應。會議還對如何開展當代社會史研究進行了交流,對區域社會史研究中碑刻、譜牒、檔案以及俄文、滿文、日文、蒙文資料的應用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責編:秦華、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