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的中國模式
“當代中國:轉型、創新與發展”高層論壇舉辦
2012年05月03日09:01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4月28日,中國科學院學部和清華大學聯合在京舉辦“當代中國:轉型、創新與發展”高層論壇。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和北京市高校、相關科研機構的8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如何破解社會轉型時期復雜的社會矛盾、如何促進科學技術創新跨越並有效支撐我國可持續發展等,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學界普遍關注並著力研究的重大課題。
與會專家認為,順應知識化、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創造性破解我國轉型過程中復雜多樣的社會矛盾,實現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是我國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科學工作者應深入研究我國轉型期的主要矛盾,探索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的中國模式,把對重大問題的探討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起來,為實現科學與社會的共同進步貢獻力量。
時代在進步,創新的含義是否也在進步?對此,國家外國專家局原局長、歐亞科學院院士馬俊如認為,對創新的當代理解須打破熊彼特的技術創新概念,當前的創新涉及諸多復雜的社會現象,牽涉面廣。這其中,人文與科技有分離的一面,但更多的是相互關涉和影響。在研究國家的創新戰略或是討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時,須綜合考慮經濟、科技和社會三個方面的內容。(記者 薛倩)
(責編:秦華、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