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規劃工作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引導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發揮自身優勢,投身改革發展實踐,努力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積極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服務國家戰略,推動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和人才集聚。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我國最高層次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五年來,上海社科工作者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中,僅年度項目就達732項,年度項目立項數連續9年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首位﹔各類立項項目所獲資助經費累計7000多萬元。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已成為上海市社科研究經費的重要來源之一,有力地促進了上海社科研究發展。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市級課題立項體系,推動上海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在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圍繞上海改革發展的實際,積極引導社科工作者聚焦上海在推進“四個中心”建設和城市轉型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在市級社科規劃課題的立項中,構建分層分類、科學合理的結構體系。設立系列研究課題,重點加強應用研究,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強調必須以基礎理論為支撐,以現實問題為導向,突出成果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及其應用價值。設立自由選題的一般課題,鼓勵社科各學科的申報者立足自己的專業背景,關注學科發展趨勢,開展前沿性、原創性課題研究。設立重大課題,重點資助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大選題,對全國特別是對上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長遠意義的重大戰略研究,在文化積累、學科基礎建設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的原創性研究課題。設立青年課題,重點培育和資助35歲以下的中青年社科研究人才,定位更加明確,重點扶植一批“起步早”、“起點高”、“后勁足”的社科新人。
三、加強跨地區、跨部門合作研究,推動社科研究的資源整合,優勢發揮,提升品牌效應。聯合江浙滬三地研究力量,深化“長三角”合作研究,為“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撐。滬蘇浙三地社科規劃辦聯合設立“三個一”機制,5年來每年聯合發布“長三角研究”課題,聯手撰寫“長三角”發展報告、聯合召開“長三角”學術研討會。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設立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工作室),努力將其建設成為服務於黨和政府決策的“思想庫”、“信息庫”、“人才庫”。與上海市教委合作,共同設立市社科規劃教育學課題。這類課題由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共同組織申報、評審和立項,共同組織中期管理,共同劃撥課題經費,共同享有研究成果,不斷提高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水平。
(上海市社科規劃辦供稿)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