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張其學: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2012年04月11日08:43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全面描繪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提出要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這為我們在新時期進一步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新情況新特點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深入,我國對外文化交流事業呈現出許多新情況新特點。一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從一般意義上的文化交流上升為國家對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展示我國良好形象,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加有利國際輿論和文化環境的重要方式。二是對外文化交流的主體更加多元,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從國內公民到海外僑胞,社會各界共同推動對外文化交流。三是文化交流與文化外交、文化貿易、文化宣傳並舉、並重、聯動,充分發揮大文化交流的綜合、乘積效應,初步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四是對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樣,既有走出去的“文化年”、“文化中國”、“中華文化行”,又有請進來的“相約北京”、“國際音樂節”、“國際電影節”,逐步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機制。五是因應信息數字技術的發展,網絡電視、微博、手機報等新媒體逐漸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發揮著積極作用。
  新形勢下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
  在對外文化交流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現狀與我國日益提升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相稱,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成效與國人的期許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在國際文化交流格局中處於弱勢,在世界文化發展舞台上話語權不足,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擠壓仍顯被動,國家文化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當前文化交流的復雜性決定了國家文化安全問題的嚴峻性。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引起了西方一些國家和人士的疑慮,針對中國的各種誤解、扭曲的輿論此起彼伏。如何使外部世界增進對中國國情和發展道路的全面了解與客觀評價,提高對中國核心利益和價值觀念的尊重與認識,增強對中國優秀思想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是我們進一步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任務。還要看到,新興網絡傳播手段的出現,一方面為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提供了方便高效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以扁平快捷的方式,向國外傳送、放大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出現的某些問題和矛盾,使得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
  所謂國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國家的文化主權不受侵犯、核心價值不受威脅、文化發展不受阻礙、文化特性不被同質、文化自覺不被壓抑。從根本上講,文化安全是一個文化政治問題,涉及到文化的主權、利益、價值、認同、存在和發展等諸多方面。從歷史淵源看,文化安全與西方殖民侵略由政治經濟殖民轉向文化殖民這一新態勢密切相關。二戰后,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交流交融逐步向縱深發展,文化的交鋒沖突也愈演愈烈,國家文化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可見,文化安全問題是一個現代性現象,與當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樣的語境和時代背景下,重新考量並強調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對外文化交流中的幾對關系
  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要正確認識並妥善處理好這樣幾對關系:
  一是文化安全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我們強調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並非一些外媒臆測的那樣推行所謂的狹隘文化民族主義,而是以一個負責任的政治經濟大國身份參與創建國際文化新秩序,推動國際文化格局重大調整,構建充滿活力的世界文化生態。我們強調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不是要使世界文化同質化,而是要在世界文化的田野裡燦爛地綻放中華文化這一充滿魅力的奇葩,為推動世界文化繁榮發展、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是文化開放與文化保護的關系。進行對外文化交流,就必須實行文化開放,但這種開放不是盲目開放,它的目的在於確立文化發展中的主動權,在於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在文化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保護我們的文化主權、核心價值,保護我們的文化特性、文化傳統。堅持文化保護不是實行文化鎖國,不是持守文化絕對主義,而是在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尊重不同文化價值的歷史淵源和多樣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促進不同文化共同繁榮發展。
  三是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承的關系。在對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必須不斷創新文化產品的內容形式,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文化創新必須堅持中華文化的主體性,依托歷史、尊重過去,在文化傳承中實現文化創新,把豐富的文化資源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既要挖掘提煉傳統文化價值,又要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堅持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承的辯証統一,實質上就是要練好“內功”,切實搞好自身內在的文化建設,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四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關系。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無疑要切實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文化國際影響力之所以能不斷提升,國際話語權之所以能不斷增大,從根本上講與我國的政治經濟等硬實力的顯著增強是分不開的。文化軟實力無論如何要以硬實力為基礎和后盾。文化安全不可能脫離經濟安全、政治安全、軍事安全而獨立存在,隻有硬實力上去了,文化軟實力才有可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國家文化安全才會有更為穩固的根基。因此,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必須跳出就文化談文化的狹隘思維,全面認識和把握硬實力與軟實力的辯証關系。
  對外文化交流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文化“對外”問題,必須要立足國內,面向世界。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關鍵還是要在國內文化建設和國外文化拓展兩方面下足功夫,圍繞增強中華文化競爭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和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好文章,統籌好國內和國外兩個大局,以國內文化建設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以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進一步提升國內文化建設水平,使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進一步推動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同時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開放新格局。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文化主體性的反思——對文化殖民主義的批判”負責人、廣州大學教授)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