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當代文學批評的價值觀問題

賴大仁2012年04月11日08:44來源:光明日報

  文學批評的價值觀,是指在文學批評活動中,在對文學的意義闡釋與評價中所體現出來的各種價值觀念。當代文學批評的價值觀問題,並非是孤立的,而是與這個時代社會的價值觀念嬗變,以及文學創新發展所帶來的價值觀變化相關聯的,其中既有充分表現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值得肯定的積極方面,也存在著精神價值缺失或審美價值迷亂等種種情況。當代文學批評的變革發展經歷了破除過去比較僵化的批評觀念與模式,引入西方現代文學批評觀念與方法,然后尋求在當代社會文化語境中轉型發展的曲折歷程。在此過程中,當代文學批評的價值觀念也不斷發生嬗變,這一方面是受到如上所說的社會價值觀嬗變的影響,同時也與當代文學創作實踐中的價值觀變化形成互動影響﹔另一方面,當代文學批評自身也力求實現觀念與方法的大變革,其中既有對應有的批評價值立場的堅守,也有求新求變或茫然困惑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這些都有必要與當代社會價值觀和文學實踐中的價值觀問題關聯起來進行研究探討。
  首先,關於當代文學批評的審美觀問題。既有必要繼續重視文學“審美形式”方面的價值,更需要從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出發,著眼於人與文學的審美關系,來理解文學的審美特性與意義價值——審美具有令人愉悅的特性與價值,具有令人解放的特性與價值,具有使人超越的特性與價值。當代文學及文學批評理應具有這樣一種“人學”視野及其審美價值觀。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人們恰恰是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了文學審美觀念的誤區:一是“文學審美本性論”,將“審美”視為文學的本原特性或惟一本質,除此之外不承認文學還有別的什麼特性與功能,這並無益於文學觀念的撥亂反正﹔二是“審美快感論”,將審美學意義上的感性解放,悄然替換成生物學意義上的感官欲望的放縱,人的精神美感下降為動物式的官能快感,導致審美精神滑落,使文學審美活動中的感性與理性重新失去平衡,帶來審美乃至人性的異化﹔三是“審美日常生活化”的觀念,其積極方面是使文藝從聖壇回歸民間,從精英回歸大眾,從藝術回歸生活,而另一方面也可能使文藝審美在大眾化、世俗性的潮流中不斷降低藝術審美水准,消解真正的藝術審美精神﹔四是“審美娛樂化”觀念,將審美等同於娛樂,過於強化文學的審美娛樂功能而排斥其他方面的功能,導致當前文學的“過度娛樂化”、非理性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導致文藝審美精神的失落。
  其次,關於當代文學批評的社會歷史觀問題。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歷史觀點”,要求洞察人物事件所關聯著的那些歷史條件和現實關系,把握人物事件所處的歷史潮流,從歷史的必然要求與現實可能性之間的關系中,對人物事件做出正確而深刻的分析評價。就其中所包含的價值內涵而言,要求富有“歷史理性”精神,即對文學作品所反映的社會歷史生活及人物事件做出正確的理解與評價,起到推動社會變革進步和人性解放的歷史作用,從而體現歷史進步的價值觀。然而某些文學批評有意無意地弱化“歷史觀點”,宣揚“新歷史主義”或后現代性的社會歷史觀。這些所謂“新歷史主義”觀,實際上放棄和消解了“歷史理性”和歷史進步的價值觀,其結果隻會帶來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中社會歷史觀的混亂。
  再次,關於當代文學批評中的人性觀問題。在當代文學批評的價值觀念體系中,建立人性價值觀的維度應當說是必要的,但仍需堅守馬克思主義“歷史人道主義”的人學觀:一是人性本質觀方面的歷史主義,始終從人的社會實踐及歷史進程來理解人性,而不是抽象地想象和假設某種確定不變的人性﹔二是人性價值觀方面的人道主義,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現象堅守歷史的批判立場,始終以“合乎人性的生活”、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作為價值理念。無論是文學創作中對人性的描寫與表現,還是文學批評對文學作品的闡釋與評價,都應當堅守這個原則。但在當代文學及文學批評中,也有人有意無意地張揚人性即“性”、人性即“欲”、人性即“情”、人性即“樂”等價值觀念,成為一種有害的價值導向。當今究竟應當如何理解人性,建構什麼樣的人性價值觀,既關乎當代文學的健康審美價值導向,更關乎當代人性的健全發展,因而值得引起足夠關注。
  鑒於歷史的經驗教訓,當代文學批評要在已經形成的多元探索局面的基礎上重新建構,理應走“主導多元、綜合創新”的道路。這就意味著,當今文學批評形態的重構,主要任務還在於“主導形態”的建構,即建構當今時代最需要提倡、也最需要發展的文學批評形態。而其中最重要的仍是文學批評的價值立場與價值觀念的重建問題,這裡的關鍵在於,在充分肯定和鼓勵當代文學多樣化發展的同時,還應當突出應有的主導性文學價值取向,特別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使之成為文學藝術精神價值的“輻射源”——輻射滲透到當代文學和文學批評的實踐中去,從而在整體上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導向。
  (作者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學批評中的價值觀問題研究”負責人、江西師范大學教授)

(責編:秦華、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