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09年7月至8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成果驗收情況報告

2011年04月22日10:44

  2009年7月至8月,我辦審核了157份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鑒定結項材料,復審了64個以往暫緩結項的成果,其中167項成果質量較好,准予結項,結項率為75.57%﹔50項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特別是學術規范性問題,暫緩結項﹔2項成果因有剽竊行為或質量低劣作撤項處理﹔2項成果因完成周期過長或質量較差且沒有修改基礎作終止研究處理。
  一、結項成果的基本情況
  本期167項結項成果中,有26項鑒定等級為“優秀”,佔結項數的15.57%﹔93項“良好”,佔55.69 %﹔44項“合格”,佔26.35%﹔4項免於鑒定,佔2.39 %。其中,有20項成果獲省部級社科類優秀成果獎,160多篇階段性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法學研究》等全國人文社科知名期刊上公開發表。現選取部分優秀成果作一簡要介紹:
  1.《歐洲文藝復興史研究》。這項成果由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劉明翰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分為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政治、法學、史學、經濟、教育、科技、城市與社會生活及總論12卷,從多方面、多角度對歐洲文藝復興進行了系統研究。這項成果經全國社科規劃辦批准已出版6卷,被學界盛譽為“國內歐洲文藝復興研究史上的裡程碑”。
  2.《今文尚書詞匯研究》。這項成果由揚州大學錢宗武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通過窮盡式的語料統計和詳盡的語例分析,充分展示了今文《尚書》詞匯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脈絡。鑒定專家認為,這項成果“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今文《尚書》詞匯的著作”。
  3.《明清時期漢水流域鄉村社會的變遷及其區域差異》。這項成果由武漢大學魯西奇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在進一步挖掘官方文獻的同時,充分利用民間碑刻、族譜、民間契約等非官方文獻,對明清時期漢水流域的民眾生計和信仰、民間社會組織、社會關系網絡等進行了系統考察,清晰勾勒了明清時期漢水流域鄉村社會的生活圖景及其變遷過程。鑒定專家認為,這項成果“填補了漢水流域鄉村社會史研究的空白”。
  4.《WTO框架下貿易壁壘及我國的應對機制研究》。這項成果由北京師范大學曲如曉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全面系統地研究了WTO框架下各種傳統貿易壁壘和新型貿易壁壘的內容、理論基礎及其影響,並就應對各種貿易壁壘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鑒定專家認為,這項成果“對於我國對外貿易出口和應對國際上的反傾銷調查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5.《健全農業補貼制度及對農民直接補貼政策研究》。這項成果由浙江大學馬述忠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分析了農業補貼制度的國際演變規律,回顧了我國農業補貼制度的歷史變遷,對我國農業補貼制度績效進行了實証分析與評估,並就健全我國農業補貼制度、完善農民直接補貼政策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二、暫緩結項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期50項暫緩結項的成果中,有43項需要修改后報我辦復審,7項需要修改后重新申請鑒定結項。這些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邏輯結構問題。一是缺少清晰的研究主線,結構鬆散,邏輯混亂。二是各部分內容嚴重失衡。三是結構不完整,缺少必要的導言或總結。
  2.基本概念問題。一是對主要概念缺乏界定或界定不清。例如,《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知識溢出效應研究》,未對“知識溢出效應”這一核心概念作出界定。二是概念混淆或使用不統一。
  3.數據資料問題。一是數據資料陳舊或有誤。例如,《高寒民族地區土地可持續利用模式與對策研究》,所採用數據均為2002年以前的,且有多處明顯錯誤。二是缺少必要的數據樣本或第一手資料。
  5.統稿校對問題。一是寫作風格不一,內容重復較多。例如,《西南邊疆(廣西段)歷史與現狀研究報告》,各部分體例和風格迥異,內容大量重復。二是有明顯的知識錯誤。例如,《瀕危語言——撒拉語研究》,對撒拉語詞匯的解釋有諸多不准確之處。三是語言文字和標點錯誤較多。
  此外,有的研究內容明顯偏離立項設計,有的應用對策研究沒有對策建議或者提出的對策建議缺乏可操作性。
  三、各省(區、市)社科規劃辦和在京委托管理機構組織成果鑒定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本期成果驗收工作中,天津、福建、重慶、北京等省(區、市)社科規劃辦在遵守鑒定時間、執行雙向匿名鑒定、專家遴選、分數計算等方面均嚴格執行我辦有關規定。廣西自治區社科規劃辦和貴州省社科規劃辦不回避成果存在的問題,審核意見比較客觀。
  有3個單位項目鑒定和審核時間超過我辦規定期限﹔1個單位在組織“二次鑒定”時回避了初次鑒定中提出較多合理意見的專家,在一定程度上使重新鑒定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四、成果鑒定專家信譽記錄
  參與本期驗收成果鑒定工作的780多位專家,絕大多數能夠按照要求履行鑒定專家職責,其中有24位專家因鑒定態度非常認真負責,評價意見客觀中肯,被記入我辦“成果鑒定工作信譽良好專家檔案”。他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劉建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沈雲鎖教授、南京大學余一中教授、武漢大學胡昌平教授、南開大學柯平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左鵬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邱兆祥教授、四川大學姜曉萍教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劉獻教授、安徽省社科院王傳壽教授、南京理工大學孫宜君教授、南京郵電大學余武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陳潔華教授、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朱振明研究員、廣西師范大學唐凌教授、中共福建省委黨校蔡金發教授、中共陝西省委黨校李仲達教授、湖北大學馬勇教授、西北師范大學劉建麗教授、蘭州大學聶華林教授、江西師范大學曾建平教授、山東師范大學張定河教授、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金安江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潘嘉瑋教授。
  個別專家鑒定態度不夠認真負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財經學院各有1位專家鑒定意見過於簡單,缺乏實質性內容﹔內蒙古師范大學1位專家對同一個項目初次鑒定和重新鑒定的意見完全相同(該項目成果在初次鑒定后內容有較大實質性修改)﹔清華大學1位專家鑒定時間拖延過長且沒交鑒定表。以上情況被記入我辦“成果鑒定工作信譽不良專家檔案”。

(責編:陳葉軍、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