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09年12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驗收情況報告

2011年04月22日10:53

  2009年12月,我辦共審核、審批了124份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鑒定結項材料,其中包括31個以往暫緩結項、復審的項目。在93項初次申請鑒定結項的成果中,有63項成果質量較好,准予結項,結項率為67.7%﹔29項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暫緩結項﹔1項成果質量較差且無修改基礎,予以終止。在31個復審項目中,有1個項目成果第二次鑒定等級仍為“不合格”,我辦對其作出終止處理﹔其余30個項目成果課題組均作出認真修改,經我辦復審,現已結項。
  一、結項成果的基本情況
  本月93項結項成果中,有11項鑒定等級為“優秀”,佔結項數的11.83%﹔49項“良好”,佔52.69%﹔31項“合格”,佔33.33%﹔2項免於鑒定,佔2.15%。其中,有18項成果獲省部級社科類優秀成果獎,80多篇階段性成果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管理》、《法學研究》等國內人文社科知名期刊上公開發表。現選取部分優秀成果進行簡要介紹:
  1.《居安思危——蘇共亡黨的歷史教訓》。這項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李慎明研究員主持完成。該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階級分析方法,深入系統地研究了蘇共衰亡與蘇聯解體的關系,揭示了蘇聯解體的深層次原因,總結了其歷史教訓。成果史料扎實、分析透徹、理論系統、論述流暢、結論發人深省。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無論對於世界社會主義事業還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建設,都具有深遠的參考價值和長期的指導作用”。
  2.《淮河流域經濟開發史(1840—1949)》。這項成果由安徽大學吳春梅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圍繞淮河流域近代的經濟開發,分別從農業、工業、交通運輸、商業、城市和金融以及導淮等方面進行研究,系統總結了淮河流域經濟開發中的成敗得失及經驗教訓等。鑒定專家認為,這是一部“文獻征引全面、研究手段多樣、內容全面翔實、創新之處眾多的優秀成果”。
  3.《公共領域的興起與法治秩序》。這項成果由黑龍江大學馬長山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從當下中國社會結構轉型和公共領域蓬勃興起的生活現實出發,運用國家與公民社會、公共領域和協商民主的理論框架和實証分析方法,對公共領域與法治秩序的內在互動關系和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在學術研究方法和法學研究視角上有所創新”,“對中國的公共領域理論和法治理論均有原創性貢獻”。
  4.《行業壟斷對收入分配影響效應的實証分析與對策研究》。這項成果由山東經濟學院崔友平教授主持完成。該成果針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特別是由於行政壟斷導致工資的行業差距不正常拉大問題,分析和測算了我國體制轉型時期壟斷因素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效應,分析其影響機理和傳導機制,提出了解決行政壟斷問題、理順收入分配體系的思路和對策。鑒定專家認為,該成果“對於決策部門和學術界認識行業壟斷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影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未結項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月有2項因成果存在較嚴重質量問題而被終止的項目:《基於內容的多媒體信息標引與檢索的創新研究》,成果歷時7年才完成,且質量較差﹔《中國喀斯特地區修復生態環境與地區治窮致富研究》,第二次鑒定等級仍為“不合格”。以上被終止的項目,我辦都已記錄在案,並將在相關項目負責人再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時給予一定限制。
  還有29項存在質量問題的成果,我辦根據鑒定情況或要求課題組認真修改並寫出修改說明報我辦復審,或要求課題組認真修改后重新申請鑒定結項。本月成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內容與主題結合不緊密。例如,《基於電子政務數據中心建設的數字檔案館模式研究》,成果中僅有一章談到了模式建設﹔《城市化進程中的西北民族關系研究》很多內容與主題關聯度不大。
  2.主要概念使用混亂或界定不清。例如,《我國科技中介組織和區域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的研究和構建》,成果中出現“科技中介”、“科技中介機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科技創新中介服務”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等概念,卻沒有給出清晰的界定和說明,使用不夠統一和規范﹔《中國現代新詩詩美建構與唐宋詩詞》對“詩美”的概念界定不夠清楚。
  3.數據資料陳舊或使用不當。例如,《基於知識管理思想的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體系研究》,某些數據資料陳舊,缺乏時效性,而且沒有引用國家標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高等教育轉型背景下西部地區精英層人才儲備問題研究》,對調研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隻進行了簡單的頻數分析,數據挖掘不夠充分。
  4.研究方法不夠科學。例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鄉鎮政府機構改革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過於簡單,社會調研顯得不足,缺乏實証分析﹔《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犯了因果循環論証的錯誤,導致得出的結論不可靠。
  三、各省(區、市)社科規劃辦和在京委托管理機構組織成果鑒定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本月成果驗收工作中,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重慶、西藏、新疆建設兵團等社科規劃辦和教育部社科司、中國社科院科研局、全軍社科規劃辦在遵守鑒定時間、執行雙向匿名鑒定、專家遴選、分數核算等方面均嚴格執行我辦有關規定。浙江和青海社科規劃辦在簽署審核意見時,不回避成果存在的問題,所提結項建議比較客觀公正。
  有少數管理單位項目鑒定和審核時間超過我辦規定期限,如有一個省社科規劃辦多個項目鑒定時間超過9個月,最長的時間長達32個月﹔另外有幾個省(區)社科規劃辦各有1個項目鑒定時間超過6個月。某省社科規劃辦在執行專家回避制度方面有疏漏,遴選了項目負責人所在單位的同志作為鑒定專家。還有一個省社科規劃辦在鑒定完成后沒有及時向我辦遞交鑒定結項材料,而是先讓課題組根據鑒定意見修改成果再上報結項,影響了成果驗收工作的進度。我辦已向成果鑒定組織工作中存在問題的部分單位去電提醒並要求限期整改。
  四、成果鑒定專家信譽記錄
  參與本月驗收成果鑒定工作的420多位專家,絕大多數能夠按照要求履行鑒定專家職責,其中有17位專家因鑒定態度非常認真負責,評價意見客觀中肯,被記入我辦“成果鑒定工作信譽良好專家檔案”。他們是:南京大學鄧利平教授、南京市社科院趙德興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陳業新教授、上海市社科院張忠民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吳懷祺教授,清華大學劉江永教授,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吳元梁研究員,浙江大學胡可先教授,廈門大學徐崇利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徐頑強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徐新平教授,河南大學程民生教授,廣西師范學院靖鳴教授,西南政法大學張謙教授,西藏自治區社科院次旺俊美研究員,西北大學姚遠教授,甘肅省社科院曲瑋研究員。

(責編:陳葉軍、張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