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我辦共審核、審批了138份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鑒定結項材料,其中105項成果質量較好,准予結項,結項率為76.1%,33項成果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未能結項。
一、成果結項情況及部分成果介紹
本月結項的105項成果中,鑒定等級為“優秀”的有18項,佔結項總數的17.1%﹔“良好”36項,佔34.3%﹔“合格”43項,佔41%﹔免於鑒定8項,佔7.6%。共有900多篇階段性成果公開發表,有25項階段性成果獲省部級社科類優秀成果獎。等級為“優秀”的成果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學術價值厚重。例如,鑒定專家認為,清華大學李子奈教授主持完成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基礎研究》,“提出了完整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基礎研究框架,是對該領域的奠基性研究,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理論價值,反映了研究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理論造詣”﹔雲南師范大學駱小所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國雲南語言地理研究》,“對理論語言學的建設和民族學、民族史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參考價值,對保護多民族語言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制定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等也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是研究視角新穎。例如,鑒定專家認為,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商志曉教授主持完成的《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的體系與布局研究——對黨的建設理論與實踐創新的總體把握和考察》,“提出了黨的建設新布局的黨建新概念,將黨的建設理論研究由傳統意義上黨的自身建設拓展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視野下的執政黨建設,從全新的視角全方位、深入具體地探討了執政黨建設規律”﹔首都師范大學馮艷博士主持完成的《自由摹狀詞理論研究》,“選題屬於當代哲學邏輯與邏輯哲學研究的前沿課題,採用分支融合方法探索了自由摹狀詞理論與模態邏輯的結合,體現了新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思路”。
三是理論與實証結合緊密。例如,鑒定專家認為,蘇州大學周毅教授主持完成的《信息權利全面保護背景下檔案資源開放與開發問題研究》,“在深入探討信息資源開發服務理論體系建構的基礎上,對檔案資源開放和開發的實際工作進行了大量調研,使成果既具有理論內涵,又對現實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二、復審項目的研究修改情況
本月驗收了52項以前申請結項未通過、需參照專家意見修改后報我辦復審的項目,經仔細審核和嚴格審批,准予結項。這些項目課題組參照專家的修改建議,認真修改成果,進一步提高了質量。例如:
《資產結構、資產流動性與企業價值研究》課題組根據鑒定專家意見,不僅對成果進行了認真修改完善,還對語言文字進行了提煉、對篇章結構進行了調整。課題組在修改說明中寫到,“全國社科規劃辦在結項中嚴格要求、嚴把質量關的做法成就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高水平、高質量的特點”。
《民族學和社會學中國化的探索:抗戰時期專家對西南地區的調查研究》課題組仔細歸納整理了專家意見並對成果作了充分的修改,提交了長達60多頁總計7萬余字的修改說明,態度非常認真。課題組認為,“全國社科規劃辦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態度,尤其是採用同行專家雙向匿名的鑒定方式,緊緊把握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內在規律”。
《移民區域和諧社會建設研究——以黃河三角洲為例》課題組根據專家意見經集體討論后形成總體修改思路,對修改任務進行具體分工,在廣泛調研、認真修改基礎上提高了成果質量。課題組認為,“鑒定專家認真負責、意見中肯,所提建議對課題修改和今后的學術研究均有重要指導意義”。
三、未結項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月審核、審批的138項申請鑒定結項成果中,33項成果未能結項,佔23.9%,其中28項需參考鑒定專家意見修改后報我辦復審,4項需修改后重新申請鑒定結項,1項終止研究。這些成果中突出存在以下幾類問題:
一是研究內容游離主題。例如,《南方民族走廊族群關系研究——法人類學的視角》(05CMZ005),未能緊緊圍繞南方民族走廊族群關系這一主題展開研究,文章鮮見“關系”的闡述,只是圍繞法人類學對南方部分民族習慣法進行了介紹、探討,給人以“文不對題”之感。
二是研究方法存在缺陷。例如,《新時期促進階層關系和諧研究》(07BSH003),採用的“偶遇隨機調查法”在操作上不規范、不嚴謹,直接影響了研究結論的准確性﹔《中小企業二次創業決策的行為經濟學研究》(08CJL016),研究假設和對象更多地從文獻出發,對實踐問題歸納研究不足,定量研究基礎上的定性分析也不夠,有些定量模型的構建給人以“為建模而建模”的感覺。
三是主要概念界定不清。例如,《我國三大都市經濟圈體育發展模式研究》(08CTY007),對體育事業發展中的“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概念的劃分或界定不清晰,未能很好區分它們的內涵與外延,研究中相互交雜﹔《英國作家戴維·洛奇研究》(07CWW008),研究重點之一是“危機母題”,雖然文中列出了對其各種不同的定義,但始終未能予以明確界定,究竟採用何種闡釋模糊不清。
四是文獻引用不規范。例如,《湘楚文化與20世紀湖南作家》(07BZW056),成果50余萬字,參考了大量歷史文獻與研究著述,卻少有具體的來源注釋和引文注腳﹔《西部大開發與西藏農牧區的穩定和發展》(02AMZ002),直接從網上下載引用的資料太多,有些沒有查証核實,缺乏權威性,大量引文沒有注明出處且未校注頁碼。
四、各省(區、市)社科規劃辦和在京委托管理機構組織成果鑒定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本月成果驗收工作中,教育部社科司、全軍社科規劃辦和北京、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省(區、市)社科規劃辦在遵守鑒定時間、執行雙向匿名、專家遴選與回避、分值統計等方面均嚴格執行我辦有關規定。
個別單位在組織鑒定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項目鑒定、審核時間超過我辦規定期限和分數計算錯誤。對這些單位,我辦在逐項復核並校正其工作失誤的同時,已去函提醒,並要求其抓緊整改。
五、成果鑒定認真負責專家記錄
參與本月驗收成果鑒定工作的近700位專家,絕大多數能夠按照要求履行鑒定專家職責,其中有32位專家因鑒定態度非常認真負責,評價意見客觀中肯,被記入我辦“成果鑒定工作認真負責的專家檔案”。名單如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5人):社會學研究所王穎研究員,亞太研究所劉建研究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盛寧研究員,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陳建樾副研究員,文學所陶文鵬研究員。
教育部在京直屬高校(4人):中國人民大學楊昌舉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王志祥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李壽平教授,北京體育大學畢仲春副教授。
雲南(4人):雲南大學段炳昌教授、李曉斌教授,雲南民族大學張橋貴教授,中共雲南省委黨校馬金書教授。
甘肅(3人):西北民族大學才讓教授、楊士宏教授,甘肅省社科院曲瑋研究員。
江蘇(2人):徐州師范大學王福利教授,中共江蘇省委黨校方建中教授。
廣東(2人):深圳大學應飛虎教授、廣州體育學院呂樹庭教授。
青海(2人):青海民族大學李朝教授、穆殿春教授。
河北(1人):中共河北省委黨校金志奇教授。
山西(1人):山西大學牛貴琥教授。
內蒙古(1人):內蒙古大學那順烏日圖教授。
遼寧(1人):遼寧省社科院沈殿忠研究員。
吉林(1人):吉林大學李春隆教授。
湖南(1人):湖南師范大學吳康教授。
廣西(1人):廣西師范大學胡大雷教授。
四川(1人):四川大學張力教授。
重慶(1人):西南政法大學羅興佐教授。
西藏(1人):中共西藏自治區委黨校杜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