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碑刻異體字研究的新成果

--《漢魏晉南北朝石刻異體字研究、 異體字典及語料庫》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51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毛遠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魏晉南北朝石刻異體字研究、 異體字典及語料庫》(項目批准號為06BYY033),最終成果為專著《漢魏晉南北朝石刻異體字研究》和《漢魏晉南北朝石刻異體字典》。課題組成員有:廖強、方有國、何山、章紅梅。

  異體字是漢字符號系統中形體不同而所記錄的詞音義完全相同的一組字。漢字字庫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龐大歷史堆積物,其中異體字是造成漢字字詞關系錯綜復雜的最主要因素。漢魏六朝是漢字史的重要發展階段,隸書成熟,正書初步形成,文字使用很不規范,異體淆雜,俗書泛濫,對后世漢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表面看,異體字研究似乎隻涉及字形問題,但深入考察,便會發現其中除了關注漢字形體結構,還涉及漢字性質、漢字書體、漢字形體演變的歷程和動因、文獻語言的字詞關系、漢字發展史等諸多問題,需要站在語言文字系統的高度,從漢字的性質以及由這個性質決定其發展發展方向和發展規律的角度去進行綜合考察和深入研究。

  一、研究內容

  這項成果第一次對漢魏六朝碑刻中的異體字進行全面清理。字料屬於同時資料,真實性強﹔收碑1414通,文本約60萬字,數量豐富﹔產生的時間、地點大多是自足的,便於斷代分域研究﹔字體包括篆書、古隸、分隸、楷隸、正書、行書,而以隸書、正書為主,庄重的通行體與率意的手頭字並存,是漢語言文字研究的寶貴材料。

  研究的宗旨是全面系統搜集整理該時期的碑刻異體字,科學展示漢魏六朝異體字的面貌,分析異體字的類型,清理字形之間的復雜關系,研究異體字發展演變的內部規律,尋找異體紛繁的原因,考証疑難異體字,為漢字學、漢字發展史以及訓詁學、辭書學、辭書編纂、文獻整理等學科研究提供材料基礎和理論根據,並為現代漢字改革提供借鑒。具體內容如下:

  (一)《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語料庫》

  成果首先對研究材料進行全面搜集和鑒別、銘文釋讀和校勘、疑難字考釋,作出全部釋文,體現在《漢魏六朝碑刻校注》(線裝書局2008)中。對所有碑刻拓片按單字切圖,以保持字形原貌,保証字樣真實可靠。首次運用數據庫,完成《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語料庫》。內容包括:1、句子庫。用通行字記錄碑刻文字。2、字形庫。依據實際圖片,對每個文字進行詳細標注。3、文字圖片庫。存放每個文字的具體圖片,一字一圖,字與圖嚴格對應。4、文字義項庫。對每個字記錄的詞的義項進行標注。5、碑刻目錄庫。詳細記錄碑刻的文獻、歷史信息。

  (二)《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

  利用語料庫首次編寫出《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基本內容和體例是:1、所收條目以單字條目為主,共近4000條,酌收多字條目。多字條目按“以字帶詞”的原則,列於單字條目之下。2、單字條目按照拉丁字母順序排序。同音字按筆劃由少到多排列﹔筆劃相同的按第一筆形橫、豎、撇、點、折的順序排列。3、多音多義字採用“字頭分立”的原則,以反映字詞關系。4、全同異體字以最通用的字形為主形,其余字形按年代先后排在通用字后。非全同異體字,在相應的義項下注明“同某”。共收異體字圖片40000余個。5、字頭下依次注音。現代音用漢語拼音方案標注,中古音標注反切,上古音標注韻部。6、多義字的義項按本義、引申義、通假義的順序排列。引申義的各義項,按詞義引申脈絡的歷史順序排列。7、書証原則上舉三至四例,盡量照顧選取漢、魏晉、南北朝各時段的用例,按時代先后排序。例証的出處以序號代替。末附字典所用碑名。

  (三)《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

  利用數據庫和字典提供的材料,對全部異體字進行系統分析研究,完成《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全書分六章,具體內容包括對異體字的界定,研究宗旨、材料、思路和方法﹔歸納了碑刻異體字的類別,分出十五類,逐一描寫說明﹔專題研究了碑刻異體字中的類化字、同形字、新生會意字、簡體字、訛混字、記號字﹔比較全面地研究了碑刻文字構件及構件變異,討論了文字構件及構件變異對異體字的深刻影響,並選取了十六種典型構件進行具體研究,作為對漢字構件研究的理論支撐﹔分析了碑刻異體字的基本特征,闡釋了碑刻異體字龐大而繁雜的原因﹔最后專章討論碑刻釋讀的方法,匯集了碑刻疑難字的考釋40條,用具體材料証明碑刻異體字研究對文字學、訓詁學、文獻整理、辭書編寫等學科研究的重要意義。

  二、重要觀點

  1、為了反映漢魏六朝碑刻文字的全貌,課題組取異體字的廣義概念,即既包括異構字,也包括異寫字,認為大量異構字是從異寫開始的,異寫是過程,異構是結果﹔既包括全同異體字,也包括非全同異體字﹔既包括正字,也包括俗字,甚至訛字。異體字是搜集、考察的重點,正體也在研究視野之內。

  2、嚴格分清文字之間的異體關系和假借關系,有利於對漢字性質的認識。假借的實質是借音表意,音義關系是其核心,表面是文字問題,本質是詞匯問題。偏旁訛混、字形類推構成的不同漢字是文字形體問題,由此形成的漢字別體與原字之間不是假借關系,而是異體關系。一般把這種現象視為文字假借,是沒有看到實質,表面的簡單判斷自然是不科學的。基本結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假借字已全面衰落,其殘存的假借現象多是承續舊有用法,新產生的假借現象極少。

  3、異體字的判斷嚴格限定書體應著眼於漢字發展史大的時段,根據文字形態,可大分為古文字(下分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和今文字(下分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附屬隸、楷書)兩大重要時段。隸書和楷書除了文字體態的差異外,在構件、結構、造字理據等方面相同遠遠大於差異。因此著眼於同,課題組將隸、楷書歸並起來考察。當然隸書和正楷書有一部分字形結構確實也有一定區別,學界堅持同時同質的字料才能放在一起考察,也有一定道理。為此,課題組在對隸、楷書異體字進行系統研究的同時,也考慮其不同特征,進行必要的細部比較和分段描述。

  4、字詞對應關系是異體字判定的焦點。無論是構件還是整字是否構成異體關系,關鍵是要考察字形符號與它所記錄的詞之間在音義對應關系上是否緊密聯系,傳統文字訓詁、漢字形義學在研究異體字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構件作為漢字的組構單位,在漢字形體構造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構件數量是有限的,組構規律性強,可以窮盡歸納﹔構件的變異是異體字產生的主要原因,而構件的變異很多是從異寫開始的,有一個連續變化,不斷優選的過程。因此構件及其變異的研究是隸、楷書異體字研究的核心問題。

  6、對漢字字庫中記號字、記號構件的確定應該控制。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符號化程度在加強,記號字、記號構件客觀存在。但是漢字的演變又是一脈相承的,漢文化的繼承性、漢字使用的傳承性、漢民族思維的連續性,漢字傳播的口耳傳習形式,使得前代文字攜帶的音義信息會以各種方式頑強地傳遞下來,而后代文字又是在承襲前代文字信息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因此,外部形體的改變不能一概視為記號化。這樣有利於對漢字性質的認識。

  7、漢字書體的巨變是漢魏六朝異體字、俗別字大量產生的根本原因。社會不同文化層面的人參與造字,多頭嘗試,創制出不同形體,交給社會篩選和文字系統內部自我調整,在優選原則下推動了漢字改革和更新。因此對其消極面嚴厲批評的同時,更應發掘其積極因素,為漢字史研究和漢字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三、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1、這項成果第一次全面搜集、科學整理、深入研究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是以出土文獻為材料全面、系統研究異體字的有益嘗試。其對文字異體、漢字性質、漢字學、漢字史的研究無論在材料提供、理論闡釋還是方法論探索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研究的理念、路徑、手段比較科學合理,富於創造性。首先搜集、整理、考辨碑刻材料,所有異體字字形都直接從拓片中切取,改變了過去楷書轉寫或用手工摹錄異體字的傳統做法,保証了字形的本來面貌。科學設計語料庫,所有研究都在數據庫技術的支持下完成。整個研究保持科學、嚴整、准確、扎實、系統,為語言文字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一種思路。

  3、在漢字學理論研究方面既有對已有成果的吸收,也有新的理論拓展,新的研究思考。從對漢字的具體研究甚至個案考察出發,探索漢字理論,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不僅為漢字史的研究積累了切合實際的理論,而且對於普通文字學、漢字形義學、漢字構形學、漢字字樣學,甚至傳抄古文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書中還設專節討論簡體字,也為現代漢字改革提供了實証性的理論借鑒。

  4、研究中強調字詞對應關系,漢字構形學和漢字形義學緊密結合,碑刻異體字的全面研究和疑難字的具體考釋緊密結合。成果可解決文字學、漢字史、漢語詞匯學、詞匯史、書法學、文獻學、辭書學以及其它文史研究中的許多具體問題,因此具有較強的實際使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