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興修辭傳播學理論

——《新興修辭學交叉學科前沿理論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51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汝東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新興修辭學交叉學科前沿理論研究》(項目批准號為08FYY001),最終成果為專著《新興修辭傳播學理論》。

  該成果在綜括國內外修辭學發展的歷史、經驗及發展動向基礎上,以我國當代新的修辭傳播實踐為參照系,借鑒傳播學等相鄰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本體與交叉、語言與建筑、人文與社會,從修辭學研究的全球化和跨學科等多重視角,對修辭傳播學、視覺修辭學、建筑修辭學、宗教修辭學、修辭倫理學、比較修辭學以及公共修辭學等新興交叉學科的前沿理論及其應用,做了較為系統、深入的前瞻性探索。

  一、主要內容

  該成果包括修辭傳播學、視覺修辭學、建筑修辭學、宗教修辭學、修辭倫理學、比較修辭學和公共修辭學等七章。

  “修辭傳播學”系統探討了傳播學與修辭學的學理淵源關系,分析了修辭學研究中的傳播學視角和傳播學研究中的修辭學視角,綜括了修辭傳播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闡述了修辭傳播學的理論體系,並探討了修辭傳播學理論在傳播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問題。

  “視覺修辭學”闡述了視覺修辭學的涵義、對象、目的、任務、類型、研究方法及其產生的理論和現實基礎,分析了語言修辭中視覺效果塑造的手段、方法以及與其他感覺的相互轉換,綜括了北京奧運會申辦、召開中視覺修辭現象的類型、方法及其傳播功能等問題。

  “建筑修辭學”闡述了建筑的修辭屬性,建筑修辭的類型、手段、方法,探討了建筑修辭學的研究對象、范圍、方法以及理論體系。

  “宗教修辭學”論述了宗教修辭的屬性、類型以及傳播功能,探討了各種宗教對修辭特別是漢語修辭的影響,概括了漢語宗教修辭的手段及方法類型,綜括了漢語宗教語體的類型及特點。

  “修辭倫理學”闡述了修辭倫理學研究的歷史、現狀及其研究對象、范圍、方法、學科屬性,闡述了修辭道德的屬性、構成、功能,綜括了修辭的道德原則。

  “比較修辭學”比較了東西方古典修辭思想的異同,揭示了東西方的修辭秩序差異及其社會根源,闡發了修辭傳播秩序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分析了中日近現代修辭學之間的相互影響,綜括了東亞修辭學教育的源流、特點及其發展現狀和趨勢。

  “公共修辭學”在簡要回顧東西方修辭學史的基礎上,綜括了東西方修辭形態的差異,提出並闡釋了“個體修辭”、“公共修辭”的內涵、外延,分析、概括了近年來中國修辭傳播實踐的新態勢及其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提出了全球化和新媒介環境下中國修辭學發展的公共修辭學方向。

  二、重要觀點

  修辭不僅是一種選擇語音、詞語、句式、修辭格等的語言運用現象,也不僅是一種運用語言、音樂、圖片、圖像、建筑、環境等涉及聽覺、視覺、觸覺等媒介符號,建構有效的文本,傳播信息,以影響、改變他人情感、態度、思想、觀念乃至行為的社會行為現象,也是一種人類傳播現象,是一種人類傳播秩序和社會秩序,是公共權力和公共秩序建構、社會事務處理、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方法,是一種社會公平、公正的制度體系,是一種人類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傳統和文明形態。

  在不同的人類傳播領域中,“修辭”呈現出不同的屬性。從傳播角度看,修辭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以取得理想交際效果為指向的傳播行為。修辭學與傳播學的交叉融合促成了以研究人類各種傳播中的修辭現象及其規律為目的的新興交叉學科——修辭傳播學,它使政治、人際、新聞、科技、廣告、文藝、影視以及網絡等傳播領域中的修辭現象及其規律獲得了新的闡釋。

  從視覺角度看,修辭是一種以語言、圖像以及音像綜合符號為媒介、以取得最佳的視覺效果為目的的人類傳播行為,語言、表演、舞蹈、雕塑、雕刻、圖像、建筑等都可納入視覺修辭研究范疇,並促成以視覺傳播規律為研究對象的視覺修辭學。建筑修辭是以提高視覺效果,更好地實現設計、建造理想的一種空間話語行為和空間話語秩序。建筑修辭學以建筑中所蘊涵的修辭現象為研究對象,研究建筑設計、建造中的修辭手段和方法,揭示建筑設計與建造的修辭規律。修辭是宗教傳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宗教修辭指宗教語言、音樂、繪畫、雕塑、建筑等媒介符號中的修辭現象。宗教修辭學研究宗教傳播中的修辭現象及其規律。修辭道德就是修辭過程中所關涉的道德現象、道德問題和道德規范系統。修辭倫理學以修辭行為中的道德現象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修辭過程中的各種道德關系、道德機制、道德推理和道德秩序。

  比較修辭學既包括同一語言內部和不同語言之間修辭手段和方法的比較研究,也包括不同國家的修辭學理論和修辭學史的比較研究。東西方修辭學的發展道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歷史傳統。東亞區域修辭學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從個體修辭教育走向公共修辭教育,從個人言語技能教育走公共言語技能教育,從傳統媒體修辭教育走向新媒體修辭教育,從語言修辭教育走向傳播修辭教育。

  “公共修辭”是指以公共利益為指向的修辭行為,它旨在公共意志表達、公共權力建構和公共政策制定。“個體修辭”是指以社會個體自身利益為主要指向的修辭行為。“公共修辭”和“個體修辭”是人類修辭的兩種基本形態,也是兩種文化傳統、文明形態,既是兩種社會組織方式,同時也是兩種社會秩序和社會制度模式。網絡公共修辭的興起是我國近年來的修辭實踐特點。從語文修辭學走向傳播修辭學、從平面媒體修辭學走向多媒體修辭學、從民眾修辭學走向國家修辭學、從國內修辭學走向國際修辭學、從個體修辭學走向公共修辭學,已成為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新趨勢。

  三、創新點、突出特色與主要建樹

  該成果的創新點、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樹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採用了跨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多種維度、多重視野把修辭傳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進行了全方位透視和解剖,突破了我國修辭學研究中既有的語言學研究范式。(2)使修辭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拓展到了圖片、音樂、建筑等傳播領域,從傳統媒體修辭拓展到了新媒體修辭,從個體修辭拓展到了公共修辭。(3)初步創造性地構建了修辭傳播學、視覺修辭學、建筑修辭學、宗教修辭學、修辭倫理學、比較修辭學和公共修辭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前沿理論,並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思路。(4)得出了新的研究結論,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理論觀點。

  總之,該成果拓展了修辭傳播學研究的新領域,開辟了新的學科發展空間,擴大了修辭傳播學的理論視野,闡釋了新的修辭傳播規律,豐富了我國修辭傳播學的理論體系,提出了一系列修辭傳播研究的新范式,有助於提升我國修辭傳播學的國際地位,對豐富和發展我國乃至國際修辭傳播學理論具有重要意義。其所展現的新視角、新視野、新成果,為相鄰學科的發展貢獻了新的理論和方法,有助於促進修辭學、傳播學的理論創新,推動我國修辭傳播實踐以及修辭傳播學教育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