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加拿大英語文學發生與發展研究

——《加拿大英語文學發生與發展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50

  蘭州大學馮建文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加拿大英語文學發生與發展研究》(批准號為04BWW010),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成員有:馮建文、趙慧珍、毛剛、王小平。

  加拿大英語文學雖然歷史不長,從殖民地時代至今二百多年,但進步很快,尤其在二十世紀有長足的發展。到二十世紀后半葉,已蔚為大觀,成為英、美文學之后的一支勁旅。

  ——加拿大英語文學是典型的在國際多元文化語境中發生發展的文學,有非常獨特的發生發展軌跡。

  加拿大英語文學屬於非本土發生的文學。非本土文學發生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本土文學缺失,二是外來完備文化介入。加拿大在歐洲人進入之前一直是土著人原始部落的環境,文學是口頭傳說,沒有發生由文字承載的書寫文學。歐洲人進入加拿大時已是歐洲文明發展完備之時,完備的外來文明在文學缺失的環境中發生了新的非本土文學。

  本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主導非本土文學發生的內容,稱為環境發生學﹔介入文化主導非本土文學發生的形式和風格,使之在介入文化的預設結構中運行,具有介入文化的本質特征,稱為傳承發生學。環境發生學和承傳發生學分工合作,共同推進非本土文學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

  環境發生學和傳承發生學是兩個基本概念,非本土文學的發生與發展是環境和傳承兩大因素結合、互動的結果。環境主導文學發生的內容,傳承主導文學發生的形式,二者完備的結合就是文學的成型。文學的發展也是環境和傳承的互動,環境主導新發生的文學類型或流派的內容,傳承主導新發生的文學類型或流派的發展和成熟。萌芽期環境因素更重要,以移民為主體的人文環境形成以前,環境發生學因素不具備或不完備,文學一直處於萌芽狀態,表現為記述性文字。移民環境形成后,才發生了早期的移民拓荒文學。環境發生學因素具備后,文學傳承成為關鍵因素,傳承因素的完備與否影響著文學的發展方向和質量。加拿大文學對英、美文學的傳承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階段都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在現代主義階段時傳承時間差基本上消失,達到了和英、美現代文學的同步發展。

  歐洲人在加拿大的活動大致按探險、傳教、商貿、移民依次發生,但並不是所有這些活動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文學發生學意義。探險、傳教、商貿等都是客體介入活動,完事走人,隻有移民才是反客為主的介入活動,要落腳生根,不一定立即產生主體意識,卻具有主體性。正是這種外來的主體性活動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本土人文環境,產生了新的人文環境。也正是有了新的人文環境,才奠定了非本土文學發生學的完整基礎。

  本土環境在非本土文學發生發展中主導文學寫什麼,但不主導文學怎麼寫,主導非本土文學怎麼寫的是介入文化的傳統標准,在文學上就是宗主國文學傳統中盛行於當時的主流形式與風格。這就是非本土文學傳承發生學的概念。既是傳承,必有一個發達、成熟、完備的已有傳統。對加拿大來說,這個傳統就是歐洲文明,對加拿大英語文學來說,已有傳統就是英國文學。但已有傳統並不是把英國文學搬到加拿大去,它隻為新環境中的文學提供一種預設的形式結構,新環境中的文學在這種預設結構下不必經歷類似於本土文學起源那樣的口頭發生階段,而是直接進入文字階段,形式和風格靠近預設結構介入時的流行模式。非本土文學傳承發生不必按預設結構從頭開始,可銜接結構傳入時的相應階段,這正是非本土文學傳承發生學的優勢所在。

  環境發生學與傳承發生學是非本土文學不可互缺的兩個發生學基本要素,並貫穿於非本土文學發展史的各個階段。環境發生學主導非本土文學發展本土特性,傳承發生學主導非本土文學與主流傳統的一致性,預設了非本土文學最終和主流文學同步發展的可能性。主流傳統的重大變化一般是由本土起源的文學發生,再影響非本土發生的同類文學,如浪漫派詩歌、現實主義文學,都在英國文學中發生,影響到美國文學和加拿大文學。但非本土文學經過持續繁榮轉化為本土文學后,就會和主流文學一樣,產生影響主流傳統的文學運動,如現代文學運動就在歐洲、英國和美國同時興起。加拿大英語文學是受英、美現代文學的影響走向持續繁榮的,正在變為一種本土文學,也就是說進入了強勢文學行列,但尚不足以產生影響主流傳統的文學運動。

  ——加拿大英語文學發展史分為發生期、成型期、發展期、繁榮期四個階段,各階段和國家的發展相一致。

  發生期又分為萌芽期和自發期。萌芽期從1534年到1763年,歷史劃分為新法蘭西時期。這一時期主要的人文活動是地理發現、傳教、商貿等客體介入活動,產生的文學是探險日志、傳教士報告等記錄性文字。這些記錄性文學有兩個特點,一是對加拿大的自然環境做了如實描述,二是以歐洲文明標准向主流文明報告加拿大的情況。這兩個特點一直延續到以移民文學為主體的自發期。所記錄的加拿大情況,尤其是自然環境,具有兩面性,既有雄偉壯麗、令人愉快的一面,又有蠻荒險惡、令人恐懼的一面。這種兩面性貫穿於加拿大英語文學的各個發展階段和各個方面,成為加拿大英語文學獨特的主題特征。自發期從1764年到1867年聯邦建立,歷史劃分為英屬北美殖民地時期。這一時期英國向加拿大大量移民,主體介入活動佔據主流,傳承發生學正式啟動。文學內容由環境發生學主導,反映移民拓荒生活為主體。移民拓荒文學的代表性作家是凱瑟琳·帕爾·特雷爾和蘇珊娜·穆迪兩姐妹,姐姐樂觀,妹妹感傷,代表著加拿大文學自然主題兩面性的新發展。

  成型期從1868年至二十世紀初,一般稱為聯邦初建時期。國家的成型主導文學的成型,環境發生學的重點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建國是標志性的歷史大事件,產生了相應的標志性文學——聯邦詩人。聯邦詩人有政治詩和自然詩,尤其是自然詩具有主體展示性,向世界展示一種國家特色。傳承發生學在這一時期以浪漫派詩歌影響為主體,並受美國超驗主義影響。聯邦詩人有四大家:羅伯茨、蘭普曼、卡曼、斯科特,各有所長,各有文學發生學和發展史上的貢獻。其他聯邦詩人也各有特色,其中包括兩位杰出的女詩人:伊麗莎白·瓦倫希·克勞福德和波琳·約翰遜。波琳·約翰遜是印第安公主,又用英語寫詩,開創了加拿大英語文學中土著文學的先河。

  發展期從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又可分為兩個階段:二十世紀初至二十年代末為自主發展期,三十年代初至五十年代末為自覺發展期。國家的發展主導文學進入發展階段,國家的自主意識主導文學的自主發展性。進入發展期的文學已基本完成環境發生學和傳承發生學的主體過程,環境與傳承的重點都轉向了發展史。自主性顯示在對傳承結構的自主選擇性上,結果就不是成型期比較統一的傳承選擇性,而是多樣選擇性。草原小說、都市小說、區域小說、小鎮小說、現代詩歌、本土戲劇都在這一時期興起,對一個流派來說是發生,對文學整體來說是發展。英語文學的發展預設結構主導發展期的加拿大英語文學總體從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過渡,所以自主發展期也是一個過渡期。但過渡期的文學成就並不遜於其他時期,尤其在多樣性上過渡期最為突出。普拉特的史詩、利科克的幽默小說、蒙哥馬利的安妮系列等加拿大文學的代表性大家和名作都產生在這一時期。

  詩歌從二十年代率先進入自覺發展期,其標志是蒙特利爾詩歌運動。經過蒙特利爾詩歌運動,加拿大英語詩歌與英、美現代詩歌接軌,形成了自覺發展期的文學主體——蒙特利爾詩派和現代詩人群體。小說稍晚於詩歌進入自覺發展期,標志也是與現代性接軌。所以現代性是自覺發展期的主要特征,加拿大英語文學及時與現代性接軌,正是文學自覺的必然結果,為后來的持續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繁榮期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持續至今,故稱持續繁榮期。繁榮期以六十年代瑪格麗特·勞倫斯、艾麗絲·蒙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三大小說家崛起為標志,以阿特伍德不斷的創新與超越為最高代表。繁榮期不再顯示發生學和發展史的基本特點,更多顯示的是一種成熟文學的自主性、發達性、創新性。這時加拿大英語文學更像一種本土文學,不再隨英、美文學的潮流而動,初步形成了自身傳統和運動規律。勞倫斯的瑪納瓦卡系列小說加強了加拿大文學自身的傳統感,阿特伍德的小說集中地顯示了加拿大文學的創新性。

  本書涉及的最新資料為2006年,論述的作家、詩人近200位,涉及的作品近千,對加拿大文學發展各時期的主要作家和作品有比較詳細的介紹和中肯、公允的分析與評價,對加拿大當代文學尤為關注。本書在自主創新的文學發生學和發展史理論框架下,借鑒傳統的編年文學史方式,通過作家作品的研究展示加拿大文學發生發展的軌跡,翔實、客觀、准確、系統、全面,是一部了解加拿大英語文學發展全貌的可靠參考書。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