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

——《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50

  東北師范大學劉建軍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文化發展與歐洲中世紀文學》(項目批准號為09FWW003),最終成果為專著《歐洲中世紀文學論稿》,2010年7月由中華書局出版。課題組成員有:楊麗娟、袁先來。

  這項成果是一部系統論述歐洲中世紀文學風貌以及其與文化關系的著作。作者針對國內歐洲中世紀文學研究比較薄弱的狀況,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導致的思維方式的變化、維系方式的變更以及文學自身發展的傳承規律為學理根據,從來源論、演進論和成就論三個維度對歐洲中世紀文學現象進行了重新審視,全面探索了中世紀西南歐、拜佔庭、北歐文學產生、發展的文化淵源、演進機制、基本成就和藝術特色。

  這項成果主要分為來源論、演進論和成就論三編。第一編中對中世紀文化和文學的五大古代文化來源的挖掘,第二編中對東方拜佔庭和北歐文化與文學的補充,第三編中對中世紀各種新文學體裁的整理與深刻分析,這些都是在以往同類著作中少見的。作者指出,歐洲中世紀文學發展的歷史階段,既是多種古代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時期,也是在基督教強大統籌下文化再造時期。因此,這一時期出現的文學現象,並非僅僅是希臘和希伯來文化哺育的結果,而是多種古代文化要素碰撞融合的產物﹔它自身不能以成就高低評判,也並非僅僅具有過渡性質,而具有強烈的新創特征,由此體現了新的文學形態和新的文化沖突,從而為后代的歐洲文學發展奠定了真正的基礎。

  這項成果所包含的重要創新點有:

  1. 體現了既符合歐洲實際又有獨創性的文學史觀。該成果以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為指導,以獨創性維系方式變化理論為線索,深刻揭示了中世紀歐洲文化和文學的發展進程以及獨特規律。論証了歐洲中世紀如何用“信仰維系方式”取代“血緣維系方式”,以及“理性維系方式”再一次取代“信仰維系方式”的歷史文化進程。提出了歐洲中世紀並非僅僅是個過渡時期,而是人類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環,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觀點。同樣,也指出了歐洲中世紀文化不再以自然和人類的生存經驗為對象,而以人的精神世界為對象並通過精神系統的運作邏輯發展起來,標志著人類再造精神世界能力的提高,是人類自身發展史上的一次帶有革命性質意義的巨大的飛躍。從文學發展的作用來看,正是因為有了歐洲的中世紀文化和文學,才奠定了后來歐洲文化和文學發展的新的基礎。這就實事求是地揭示了這一文化獨特的價值和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意義。

  2. 破除了西歐中心論的思維方式,對“黑暗的中世紀”進行了全新認識。該成果認為,中世紀是歐洲社會文化發展的再造階段。蠻族入侵所造成的歐洲歷史和文化上的“黑暗時代”,除了巨大的破壞作用外,也為舊有的文化體系被打破、各種異質的文化因素進入到新的文化中來提供了契機,並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著新的、富有活力的、適應新的經濟基礎和時代要求的思想文化的產生。歐洲中世紀文學是在沒有原有文化強勢作用下以自己獨特的面貌發展起來產物,是當時的歐洲人受到多種文化因素影響進行新的創造的結果。其中不僅僅有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也有對希臘羅馬文明、日耳曼蠻族文明以及東方古代文明多種文化要素的繼承。正是多文化的來源和多文化因素的作用,導致了歐洲中世紀文化思想的復雜性和文學內涵的豐富性。甚至中世紀在歐洲佔統治地位的基督教文化和文學,也是多種古代文明相互融合的產物。

  3. 揭示了歐洲中世紀文化和文學具有獨特的基本矛盾構成,提出了關於中世紀文學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特征的新見解。該成果認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毫無疑問是中世紀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矛盾。而在思想文化上,它主要體現為是從人出發,通過人所獨有的理性和信仰的能力,來肯定人自身固有的追求至高精神﹔還是從神出發,強調人絕對遵守神的戒律和信條,通過克制自己的欲求向神的天國復歸。由於出發點的不同,導致了人究竟是“主動的精神”還是“被動的上帝的羔羊”之間看法的矛盾。前者是中世紀宗教文化領域中的人文精神的表現形式﹔后者是反動的宗教神學觀。前者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中世紀偉大的宗教文化學者、進步的神學思想家以及中世紀神學科學家的著述中,反映著真正的歷史文化精神的發展進程﹔后者主要體現在教會和僧侶們為維護自己的反動統治對人們的思想欲求加以控制的企圖,是政治上赤裸裸的禁欲主義和蒙昧主義。

  4.對歐洲中世紀一些重要的文化現象(如西歐的加洛林文藝復興、十二世紀西歐的文藝復興、修道院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和保存、拜佔庭以及北歐文學的成就),對一些重要的文學文本(如修道院的古典著作的抄寫本、書信選﹔神職人員創作的詩歌戲劇、一些重要的傳記文學文本)等等,給予了應有的注意,因此構筑相對完整的歐洲中世紀文化和文學版圖。尤其是作者對這一時期文學與文化的多個層面及其交互關系進行全面透視與梳理,對一些傳統觀念和錯誤認識進行厘清與匡謬。

  這項成果從歷史實際出發,具有強烈的辯証歷史意識,從而得出了科學、公允可信的結論。對重新認識歐洲中世紀文學,重新解讀和正確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現象,重新審視那個時代的文學文化表征及其深遠影響,都將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