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齊魯文化與當代民族文化的建構研究

——《齊魯文化與當代民族文化的建構》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40

  山東師范大學王志民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齊魯文化與當代民族文化的建構》(批准號為01BZS020),最終成果為專著《齊魯文化與當代民族文化的建構》。課題組成員有:梁宗華。

  


  齊魯文化研究是近三十年來文化研究熱中,頗受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齊魯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首先在於它在中華早期文明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在從東周至秦漢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和奠基的重要歷史時期,諸多奠基中國文化傳統和影響中華文明進程的重要歷史人物及重大歷史事件都產生於齊魯或與齊魯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齊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儒學的發祥地,是孔孟的故鄉。齊魯文化研究以其在儒學研究中的重要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齊魯文化的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仍處於比較薄弱的地位。一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等的研究,個案研究多,綜合研究少。二是諸多領域尚多研究空白區,以儒代魯、重魯輕齊的情況仍普遍存在。三是將齊與魯分割研究多,二者結合研究少。將齊魯作為一個文化圈進行整體的宏觀研究,尤其是對齊魯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的研究,對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地位與貢獻的宏觀研究,更屬薄弱環節。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先生提出:“從春秋至王莽時,中國的上層文化隻有一個重心,這個重心便是齊魯。”著名歷史學家徐中舒先生也有“齊魯為先秦最高文化區”的提法。但對“重心”和“最高文化區”之說,迄今未有人進行全面探討和論証,而齊魯文化作為高度發達的古老文明,對后代的重大影響和當代的重要價值及現實意義的研究更是齊魯文化研究中的少見之作,而這兩個方面的研究對齊魯文化研究來講,極具重大意義和重要價值。



  該成果主要基於上述兩點作為研究的重點和著力點,主要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10章)為齊魯文化本體研究,以探討和論証“齊魯為先秦最高文化區”和“文化重心”說為著力點,重點在於對春秋至秦漢時期齊魯文化發展的歷史考察和對齊魯文化在中華早期文明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和貢獻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研究。第二部分(11—14章)為齊魯文化的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結合研究,重點探求齊魯文化與當代社會的結合點,從齊魯文化的主體精神對當代民族精神建設的重大意義和家庭倫理、和諧社會建設及對當代教育的啟發等進行探索。

  該成果在主要研究對象的確立上,就齊魯文化的本體研究而言,總體上突出了重點歷史時期、重點文化現象和重點歷史事件的研究。確立以周室衰微、政由方伯的春秋時期與列國分裂割據的戰國時期這樣一段文化獨立發達時期作為齊魯文化本體發展的軸心期,文化特質的突顯期,文化成就的高峰期,列為主要研究內容,並將其中的文化發展和重大歷史事件中的文化現象作為重點。突破前人對齊、魯文化分割的、具體的、零散的研究狀況,從宏觀把握的前提下,集中探討和論証了齊魯文化在中華早期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在論証齊魯文化對民族文化建構的當代意義上,著力於以齊魯文化與當代社會的結合為切入點凸顯齊魯思想文化的歷史價值及其現代意義。

  1.針對齊魯文化研究長期存在的齊、魯文化為同一支文化、而以儒學為其文化特征的觀點,鮮明地提出了齊魯文化是由齊文化與魯文化兩支不同性質文化組成的觀點。對於齊、魯兩支文化的差異和不同特色,從氏族淵源、文化基礎、生成環境以及齊、魯分封的不同目標、文化背景、封主差異、建國方針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分析論証,較深入地探討了齊魯文化淵源的多元性、其文化形成的復雜性和文化內涵的豐富性﹔並從齊、魯文化比較的十個方面詳析其不同特色。

  2.進一步從歷史文化發展的角度論証了齊文化、魯文化與齊魯文化的關系,提出齊魯文化是齊、魯兩支文化在以春秋戰國為軸心期的漫長歷史發展中,不斷交流、演變、融合,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復合型文化圈的觀點。在這個復合型文化圈中,它們既有共同的文化形象,又有各自獨立的文化特征,而且貫穿到齊魯文化本體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中。

  3.重點探討了孔子與春秋時期齊、魯兩支文化發展的關系。提出齊、魯為春秋時期東方的兩個文化中心。春秋時期齊、魯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孔子思想產生的重要文化土壤。孔子對齊文化的重點研究、探討和吸收,是其“仁”學產生的重要來源。孔子思想的形成是特定的歷史時期和齊魯作為“最高文化區”、“文化重心”孕育的結晶﹔作為其核心思想的“禮”是其對周魯文化研究吸收的結晶,而其“仁”學思想則與其對齊文化的研究、吸收密不可分。

  4.提出戰國時期是齊、魯文化面貌“儒化”的時期。儒家“顯學”的傳播以及齊國稷下之學為儒學在齊地的深入傳播提供的有利條件,是齊、魯文化深入融合的最有利契機。史稱“齊魯之學”自戰國始。

  5.提出齊、魯文化在秦代前期獲得更大發展、后期遭受摧殘走向民間的觀點。深入探討了齊魯文化對秦代政治、文化的巨大影響和在專制大一統的情勢下,齊魯文化的發展軌跡和演進情況,填補了在該時期齊魯文化研究的空白。

  6.史學家徐中舒先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曾有“齊魯為先秦最高文化區”的說法,傅斯年先生在《夷夏東西說》中也有“自春秋至王莽時,中國上層的文化隻有一個重心,這個重心便是齊魯”的話,但二者都未多加論說。該成果全面論述了齊魯文化在中華早期文明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貢獻,對上述論斷作了較深入的論証。

  7.較深入地探析了齊魯文化在漢代大一統局面下發展演變的軌跡。該成果從“黃老之學在漢初的支配地位”、“齊魯之學與儒學復興”、“董氏儒學對齊魯之學的融合與超越”、“鄭玄對今古文經學的融合”等方面,剖析了漢代獨尊儒術、儒學被定為一尊成為官方意識形態后,齊魯文化融合為一體而又相對保持各自獨有特色的發展歷程和規律。

  8.著力於從齊魯文化與當代社會的結合點探尋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齊魯思想文化的歷史價值及其現代意義。從宏觀層面探討了齊魯文化基本特征以及齊魯文化對中國傳統的社會心理與理想人格的影響。構成齊魯文化主體的儒、道、墨、法等諸家人生價值觀念及特定思維方式,共同作用於民族的社會心理及價值觀念,形成中國特定的傳統社會心理與價值觀念,凝成傳統理想人格。

  9.齊魯文化所積澱的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思想智慧資源,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多元交流、沖突、選擇、融通的時代,奠定了我們民族文化創新發展的堅固基石。該成果在齊魯文化對當代民族文化建構的重大意義和啟迪、影響的研究中,選取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層面,分從齊魯文化與當代民族文化建構、齊魯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齊魯文化對傳統教育的價值和現代意義等三個層面具體探析了齊魯文化與當代社會的契合點。該成果把視域放在齊魯文化與民族精神、齊魯文化與公民道德建設、齊魯文化與家庭倫理構建、齊魯文化與青少年教育四個關節點,就齊魯文化與當代民族文化建構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探索。在齊魯文化與建設和諧社會層面,該成果以崇仁尚禮與“以德治國”、“以人為本”的政治文明建設、“和為貴”與和諧社會建設、齊魯文化與現代經濟倫理建構等問題為探討重點,具體剖析了齊魯文化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該成果全面論述了齊魯文化本體及對后代的重大影響和當代的重要價值及現實意義,不僅對幾十年來齊魯文化研究的理論成果有一個較好的總結,也對今后齊魯文化研究的若干問題進行了較深入探討,對當前山東的文化大省建設,繼承和弘揚齊魯文化的優良傳統,提供了有利的推動和建設經驗。該成果對進一步確立齊魯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形成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和文化貢獻,推動齊魯文化研究及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向前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