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全真七子與齊魯文化

2011年05月15日16:39

  中央民族大學牟鐘鑒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真七子與齊魯文化》(批准號為01BZJ008),於2001年立項,2004年3月結項,其最終成果為同名專著。課題組主要成員有:白奚、常大群、趙衛東、白如祥、葉桂桐。現將該成果的主要內容摘編如下:

  全真道在道教史上的地位,類似於禪宗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宋明道學在儒學史上的地位,禪學、道學和全真學代表著中國哲學的三個理論高峰。目前齊魯文化研究中,儒學的研究最為繁榮,墨家、兵家、管子學派以及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蒲鬆齡等研究亦很活躍,惟獨全真道與“七真”(即馬鈺、丘處機、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研究尚被冷落,而全真道與“七真”對於齊魯文化有過重大影響,以宗教的社會安定功能而言,丘處機不僅是中國道教史上第一人,也是中國宗教史上第一人,所以評價全真學與丘處機是中國思想史研究的重大問題。該成果對此作了深入研究,並提出自己特有的見解,有利於思想史學術的爭鳴和推進。

  一、齊魯文化與全真道的關系

  全真道發端於陝西關中,而創立於山東的膠東,它與齊魯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陝西關中,王重陽革新了道教思想,使道教由鬼神崇拜之教提升為身心解脫之道﹔高唱三教一家,力促三教融合﹔性命雙修,而主先性后命﹔全真道於是成為中國后期道教的主流和代表。由於關中道教老化,故王重陽無法在那裡傳道。膠東地臨大海,齊文化有深厚神仙崇拜傳統,又有魯文化與之互補,既傳統又開放,有利於新道派生長。王重陽在膠東選培全真七子,形成全真骨干,然后又在三州(寧海州、登州、萊州)成立五會,標志著全真道正式創立。當全真諸子外出於陝、豫、冀等省傳教時,膠東成為穩固的后方。七子中的丘處機是全真道興旺發達的扛鼎人物,他以超常的見識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動成吉思汗,止殺救民,積無量功德,也借著元朝的支持,使全真道發達興旺。丘處機的西行雪山傳道,可與佛教玄奘法師西行印度取經相比美,同為宗教史上的偉大事件。七真之后,其弟子道行堅毅,繼續開拓全真事業,可視為齊魯文化的余緒不絕。由此可見,“全真道在山東的興起及其向全國的流布,乃是齊魯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的生機創發和對中國文化的新貢獻。由重陽祖師開端,由七真全力建設,由七真弟子繼續開拓的全真道文化,集中體現了齊魯文化固有的特質和精神。一是仁愛無私,二是尊道貴德,三是包容通和,四是堅毅忠勇。”

  二、齊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道教文化傳統

  全真道創立於膠東地區有著深刻的地域文化根源和背景。山東西部為魯文化,東部為齊文化,兩種文化互滲互補,既有深厚的德治主義和禮樂傳統,又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靈活性,戰國時期已是百家爭鳴的地方。膠東一帶有悠遠的道教文化傳統。漢代黃老之學與神仙方術相結合,演變為黃老道,成為道教的前身。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神秘成分與方術合流,演變為燕齊一帶的方仙道,成為道教的重要濫觴。齊國早就流行三神山的故事和不死之國的傳說,故秦皇漢武於東海求仙。《太平經》誕生和流行於齊地,對民間道教的出現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三、全真道誕生的社會政治背景和文化態勢

  全真道誕生於金與金元之際。金朝佔領北方和山東以后,難以維持社會安定,需要扶助新道教教派,以安撫漢族民眾,故有真大道、太一道、全真道的興起與流行。成吉思汗領兵打敗金兵,征服廣大北方土地,並向西亞進兵,期間亦需要利用各種宗教穩定漢族地區。其時廣大北方民眾,在戰亂中生靈涂炭,流離失所,需要精神的安慰和社會團體的救助。儒、佛、道在北方已普遍流傳,但缺少民間組織化的形態直接為民眾提供幫助,全真道的興起恰逢其時。

  四、王重陽在膠東傳教的成功和全真道的興起

  王重陽從陝西轉向山東膠東傳道建教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和人生歷程。王重陽青年時兩次應舉,並非出於民族思想,而是出於救人濟世的情懷,但現實生活使他的理想破滅,轉而探討生死問題和生命的意義,於是走上求道修道之路。陝西為道教樓觀道之重鎮,但宋以后統治者喜符箓而輕煉養,故樓觀道衰落,又不能接受新思想,所以王重陽在陝多年,隻找到兩個同道,收了兩三個弟子,並且皆無大作為。王重陽知識淵博,通儒修禪,又了解山東有道教傳統而無新道派活動,且地處偏遠,非戰亂中心,相對安定,易於開展傳教活動,故東來山東。王重陽在馬鈺家修“全真庵”,是用“全真”專稱之始,但非全真道創教標志,因為尚無信徒、組織、制度、禮儀,隻有建立“三州五會”,才算正式創教。王重陽的傳教方式,一是堅持民間傳教,二是在雲游中傳教,三是建會收徒。其《重陽立教十五論》是重陽全真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全真道修煉和立教的基礎。

  五、全真七子在山東的修道和傳教活動

  該成果充分利用古文獻和地方志資料,對於王重陽選收馬鈺、丘處機、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大弟子過程中一系列歷史事件,進行了認真的考辨,澄清了許多有歧義的說法。如指出“王重陽度化馬鈺所用方法,主要有陽神出竅、分梨十化與托夢顯異三種。”關於丘處機的出身,成果指出應是少時“家境貧寒”,“未嘗讀書”,其拜師時間應在金大定七年。昆崳山煙霞洞開鑿於金大定八年,丘處機、譚處端、馬鈺、王處一隨重陽祖師來此修道,其間郝大通來入道,王重陽使馬鈺斷絕塵緣,並決定西行回陝。詳細論述三州五會的建立。指出在七真中,丘、劉、譚、馬是王重陽四大弟子(四哲),而郝、孫、王三人則是“四哲之亞”。但王處一堅守山東全真道基地,后來振教金廷,有特殊貢獻。馬鈺與丘處機在陝傳道遇到困難,先后回到膠東休養生息。丘處機審時度勢,應成吉思汗之詔請,從山東出發,攜十八弟子,西行雪山,勸戒大汗敬天保民,以實現其救民於水火的悲心大願。

  六、全真七子的思想特色

  全真七子的思想特色,一曰修心,全真道認為人生是假是空,真性是本來面目,人生暫短,速修為要,修心要鎖心猿意馬,去俗行塵情,要忍辱苦行,還要孝行、慈悲、濟世、救難。二曰清淨,王重陽認為,“隻要心中清淨兩個字,其余都不是修行”,性命雙修,而以性功為主。三曰內丹,馬鈺的內丹功法,強調無為虛靜,一心清淨,養氣全神﹔丘處機的丹法體系在《大丹直指》一書中,分九步煉法,有小成、中成、大成三個層次,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合道﹔郝大通則是卦爻周天丹道,用《周易》原理指導煉丹法度火候﹔孫不二則有女丹功,照顧到女性生理特點。四曰三教合一,這是全真道的突出特點,全真道吸收儒家的孝行,佛家的見性,在道家內丹功的基礎上,融佛攝儒,以達到成仙超度的目的。

  七、全真道由山東走向全國

  全真道在山東創立之后,逐步走出山東,走向全國。王重陽攜丘、劉、潭、馬四大弟子西行,仙逝於開封,四子葬師於陝西重陽故裡劉蔣村。守葬畢,馬鈺在終南山一帶修道、闡教,丘處機則在磻溪、龍門苦修十三年,陝西遂成為全真道新的基地,鑒於陝西在歷史上的中心位置,全真道由此走向全國最為方便。譚處端、劉處玄、孫不二則宣教伊洛一帶,郝大通行化河北。這樣,全真道就在北方流行開來,並引起金廷重視,后來又受到成吉思汗關注。丘處機與成吉思汗的歷史性會見,一方面實現了全真道濟世救人的理想,另一方面也成為全真道發展的重大轉折點,從此全真道迅速繁榮,並流布到全國,實現了王重陽“使四海教風為一家”的原意。

  八、明清山東全真道概況

  全真道走向全國之后,特別是明清時期,山東地區全真道總的說來是走向衰落,尤其全真道發祥地昆崳山一帶更是蕭條。但嶗山道教興起,並有相當的發展,全真龍門派在嶗山創鶴仙派、金山派和金輝派三大支派,有興旺景象。全真道在泰山、五峰山、嶧山等地亦有活動。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