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正式出版

2011年05月15日16:38

  郎櫻與扎拉嘎主編的《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兩卷本——先秦至唐宋卷和元明清卷,共120萬字)由貴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系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各民族文學的貢獻及其相互關系研究》的最終成果。從1997年立項以來,該課題組為保証項目成果的權威性,多次召開各地各民族的學者座談會,制定了比較清晰的撰寫框架,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所學者擔當主筆,聘請部分知名學者參與撰稿。

  《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一書,在民族文學研究、中國文學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開拓性與前瞻性。該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的研究視角為本項研究成果選擇了較為合適的切入點。

  參與本課題研究的學者一致認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一體格局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在中華民族文學發展進程中,各民族文學的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的豐富遺產是各民族共同創造、共同奉獻的。由先秦直至清代的文學史發展過程中,眾多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為自己的民族文學以及漢語文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從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碰撞與整合的角度出發,將涵蓋諸多民族特色的中華民族文學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把握,根據不同時期民族關系的變化,分析其對於文學發展的影響,拓展了我們的研究視野

  二、該成果在科學的研究理念指導下,通過多種研究方法,對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多種文學現象進行分析,基本上厘清了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的發展脈絡,並對多民族文學關系做出了學理性闡釋。

  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涉及到歷史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神話學、民俗學、美學、文藝學、心理學、語言學等諸多學科﹔近年來引起學界廣泛重視的系統論、結構主義、接受美學、精神分析、闡釋學、比較文學等等研究方法的引進,為我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嶄新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思路。

  不同朝代的民族關系有不同的特點,不同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也不一樣。我們面對不同的研究對象時,須區別對待,掌握其各自不同的發展規律。例如,同樣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鮮卑族建立的北魏與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亦或是滿族建立清朝,統治者都各自奉行不同的文化政策,各民族間交往與融合的程度有所區別,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可以用來解釋發生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學關系。本書的撰稿者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從大量的文獻史料中悉心鉤沉,謹慎求証,力求准確客觀地反映不同歷史時期民族文學發展的原貌。

  三、注重中國各民族文學之間的關系是本研究的重心之一。

  首先,本書把握住中華民族文學發展史的普遍規律與各民族文學特殊性的關系。《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是在中華民族文學的大背景之下展開的,無論探討某一個歷史時期、某一個地區、某一個民族、某一種文學現象,都是將其作為中華民族文學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論述的重點也在於彼此之間的聯系。本書在闡述各民族文學關系的同時,利用相當的篇幅描述了各民族文學的發展狀況,這種注重各民族文學個性的研究,應該是對以往的研究工作的很好的補充。

  其次,強調處理好少數民族文學與中原漢語文學的發展、各少數民族之間文學發展的關系。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中,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文學發展,呈現出一種雙向交流、互動互補的趨勢。以金代文學為例,女真族接受了漢語文化,同時由於女真文化的南漸,北方民族文化也以清新自然的本色受到中原漢族人民的喜愛,金代文學是女真文化與漢文化優勢互補、相互吸收與融合的產物。明清時期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作品被翻譯成蒙文后,成為蒙古族民間藝人說唱的文本,並不斷被改造、加工,有機融入到蒙古族文學的發展中。

  四、《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本書將各民族的優秀文學遺產作為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自從秦統一中國后,統一與分裂在中國歷史上交替進行,對於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我們研究這個過程中各民族文學的關系,深化了人們對於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認識。

  總之,《中國各民族文學關系研究》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但由於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起步較晚,與實力雄厚的老學科相比,學科積累相對薄弱,文獻資料相對匱乏,我們的研究工作往往要從搜集資料、甚至田野調查開始。加之,該項目成果包括了先秦至清朝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涉及到的部落、族群、民族眾多,文學現象也極為復雜,我們雖然力求多方面地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學關系,然而由於時間與篇幅的限制,一些重要的論題仍無法納入其中。比如對於《詩經》的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民族文學的研究、吐蕃文學的研究、西夏文學的研究、敦煌文獻的研究等等。而且以中國古代史的朝代更替作為文學發展的分期,本身就有局限性,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有其獨特性,成果寫作框架的設計以朝代分期,有不夠合理之處。

  雖然還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但我們已經為這樣一個具有學術價值的理論課題建構了一個基本研究框架,奠定了比較扎實的基礎。我們深知,這個項目的內容豐富性和理論深刻性,不是我們已經完成的成果所能達到的,它需要學者、同仁的繼續努力。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