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錢雪亞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總資本水平及資本效率統計研究》(批准號為05BTJ012),最終成果為同名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有錢曉倩、王杰、康璞、張月飛、張雪玲、徐偉紅、沈國良、馮軍、蔣慶榮。
資本估算歷來備受關注,研究成果極為豐富。綜觀這些成果,主要有四大特點:一是重點著眼於物質資本水平及效率的估算,研究方法已相對一致和成熟﹔二是對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了明確的認識,但在人力資本水平估算方面仍眾說紛紜,影響了數據信息的可比性和應用價值﹔三是除了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尚有其他眾多資本形態進入人們研究的視角,但是對於這些資本形態間的相互關系則莫衷一是,影響了人們對社會經濟運行中資本水平的基本判斷﹔四是實証研究中已有部分學者開始從不同資本形態比較的角度來觀察資本水平、資本效率以及相關問題,但這些研究大多沒有在社會總資本框架下得以開展,從而難以對一國資本的整體水平做出整體觀察。該成果從社會總資本概念上來理解資本,依據資本的一般特性討論界定總資本范疇,從資本運動過程觀察計量資本水平和資本效率,並就1995—2005年中國總資本水平及資本效率做出實証估算和評價。
一、總資本范疇研究 資本理論發展到今天,其內涵已十分豐富和復雜: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制度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知識資本、組織資本……各類資本的邊界交叉重疊,內容紛繁不一。
該成果提出確定社會總資本范疇的四項基本原則:第一,構成總資本的各個部分均具備營利性、耐久性、風險性等資本的一般特征,以保証總資本內涵的確切性和一致性。第二,構成總資本的各個部分必須可計量可測度,這是對總資本水平及資本效率開展實証估算的基礎條件。第三,構成總資本的各個部分之間互不交叉和重疊,以保証建立在各資本分量匯總基礎上的總資本數據不存在重復計算。第四,符合國民經濟核算對資本的基本界定,以保証資本水平及相關數據的可比性和應用價值。
遵循這四方面原則,該成果深入研究各種資本形態后,界定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構成社會總資本,其中物質資本反映硬件資本水平,人力資本反映軟件資本水平。
二、總資本估算的框架和內容體系研究 資本要素在經濟活動過程中的作用和貢獻,取決於從“投資→積累→運行”這一資本運動過程的數量水平和效率水平。資本投資、積累、運行各層面上的數量,反映的是一國報告期內或報告期末資本的靜態水平,相應地,各環節的效率水平可以反映一國資本的動態趨勢:如果一國的資本投資能夠有效地形成本國的資本積累,如果一國已經積累的資本存量能夠高比例地投入經濟運行,如果運行中的資本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生產經營,則該國的初始資本投資將獲得高水平的投資回報。
根據資本運動的這一過程和階段特征,社會總資本水平估算的基本框架是:投資、積累、運行三個層面,數量和效率兩個方面。具體包括:資本投資水平、資本存量水平、資本服務水平﹔資本投資效率、資本積累效率、資本運行效率。三個層面的數量水平和三個環節的效率水平構成社會總資本估算的完整內容。
三、總資本存量估算的方法與技術研究 資本存量是資本水平估算體系中的關鍵。在構成總資本存量的兩個分量——物質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存量中,物質資本存量水平估算的方法論相對成熟,被廣泛採用的是永續盤存法,人力資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則眾說紛紜,相應地估算結論也相去懸殊。該成果深入論証了總資本框架下運用永續盤存法估算人力資本存量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其現實意義,從而確立了總資本存量估算的方法——永續盤存法。
永續盤存法的核心思想是用相對效率系數序列反映不同役齡的資本品的效率水平,並作為權數將過去投資加總估算資本存量,估算中涉及初始資本存量、報告期資本投資、資本折舊、資本投資價格指數等四個中間變量。該成果遵循總資本中各分量資本相互可比、一致的原則,系統討論了上述各中間變量的估算技術,其中在人力資本投資和折舊率確定、人力資本投資價格指數構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和進展,建立了基於現行國民經濟統計體系的總資本水平估算方案。
四、中國總資本水平及資本效率實証研究 利用GDP核算、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利用人口、勞動力、教育、衛生、城鄉居民收支等各專業基礎統計,該成果就1995--2005年全國及各省市總資本水平及資本效率水平作了實証估算和評價,形成了以下基本結論:
1、中國總資本投資增長持續穩定,增長速度超過同期GDP增長﹔投資分布的區域集中度高,無論是總資本投資,還是固定資本投資或人力資本投資,投資最大的前五位省市區完成的資本投資佔各省市區合計投資的比重在40%左右,且分布的密集區域高度穩定於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省市﹔固定資本投資構成總資本投資的主體,人力資本投資佔總資本投資的比重僅1/5左右,其中東部沿海地區人力資本投資佔總資本投資的比重更低於中西部地區。但是,資本存量數據顯示,東部地區的人力資本要素條件卻優於中西部地區,這種資本投資分布與資本積累分布的不一致性,主要源於東部地區相對良好的集聚人力資本的環境和機制。
2、與資本投資結構相類似,固定資本構成了總資本存量的主體,所佔比例在85%以上﹔資本要素豐裕的地區同樣是東部沿海地區,且要素集中度高,總資本存量最高的前十個省市區的總資本存量累計比重超過63%,而總資本存量最少的十個省市區所擁有的資本存量則在13%左右﹔人均資本擁有量的地區差異程度更甚於資本總量的地區差異,尤其是人均人力資本擁有量的差異顯著,各省市間人均固定資本存量的差異系數為0.6320,而人均人力資本存量的差異系數則達1.3695。無論物質資本要素還是在人力資本要素方面,東部沿海地區更為優越的資本要素條件意味著其相對更好的發展預期。
3、中國總資本投資積累率呈提高的趨勢,但資本運行效率則趨於下降。從區域差異看,各省市間固定資本的投資積累率差別不大,但人力資本的投資積累率差異顯著,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是人力資本投資積累率最高的區域﹔從相對結構看,在資本投資階段,人力資本投資效率高於固定資本,但在資本運用階段,固定資本的運行效率高於人力資本。人力資本運行低效率與人力資本激勵不足有關,如何通過改進激勵方式來增進對人力資本的有效激勵,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4、有兩方面值得特別關注:一是固定資本投資構成總資本投資的主體,物質資本的存量大大高於人力資本存量,且物質資本的運用效率也高於人力資本,這一資本結構可能預示著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物質資本投資積累而不是人力資本的現象短期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二是資本分布區域高度集中且穩定,東部省市無論在資本數量還是資本結構方面均大大優於中西部。分析這種差異的形成,除了東部地區強大的資本投資能力外,中西部省市投資所形成的資本積累部分流向東部地區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以人力資本為主要內容、從中西部地區向東部沿海地區的持續的資本流動,不僅使得中西部地區的總資本存量難以迅速增加,並且導致其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的結構改善延緩。這預示著我國經濟的區域不平衡現象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會繼續,甚至進一步擴大。
由於異質品加總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實踐中資本數據的統計估算非常復雜,該成果以總資本為對象開展資本估算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一改國內多數學者將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分別獨立估算的模式,使其在一個理論框架內統一起來,使得對一國資本水平的整體觀察成為可能﹔第二,明確了社會總資本水平以及各分量資本水平體現於投資、積累、運行三個層面以及數量和效率兩個方面,構建了十分清晰的總資本估算框架體系和具體內容﹔第三,成功地解決了由於人力資本內在復雜性導致的投資及折舊確定問題,設計編制了人力資本投資價格指數,使總資本各分量的估算在永續盤存法下得到了有效統一﹔第四,對中國總資本水平的實証測算自始至終與我國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及各專業統計體系相結合,保証了測算結果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所提供的一套完整的數據不僅系統反映了中國的資本水平及效率狀況,也將為經濟增長、TFP測算等相關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礎。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