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繼承和創新

——《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作用》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28

  北京師范大學楊國昌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指導作用》(批准號為96AJL001),最終成果為《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繼承和創新》。課題組成員有:成保良、張鐘朴、馬健行、劉明運、侯廷智、顧海良、張旭、丁冰。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大廈的基本框架結構。它以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和政治經濟學方法為指導,在批判和繼承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總結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經濟學體系。學習和繼承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科學遺產,認真總結當代資本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實踐,借鑒西方經濟學體系的有價值的因素,提出建立符合當代實際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創新見解,對推動當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和建立科學體系,有著重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原貌

  該成果打破了人們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即馬克思的《資本論》的理論體系,就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上世紀50年代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就是這個體系的標本。研究指出,《資本論》是馬克思用畢生心血寫成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但並非馬克思原先構想並計劃寫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體系的全部內容。在政治經濟學史上,馬克思第一次設計了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政治經濟學的宏偉體系。該成果從馬克思留下的大量著作、手稿和書信中,經過縝密梳理和歸納,概括出馬克思關於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想,包括185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首次提出的“五篇計劃”和1858年提出的“六冊計劃”。馬克思說:“全部著作分成六個分冊:(1)資本(包括一些緒論性的章節)﹔(2)地產﹔(3)雇佣勞動﹔(4)國家﹔(5)國際貿易﹔(6)世界市場。”這一計劃涵蓋的內容,是深刻反映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的科學體系。后來馬克思寫成的《資本論》“四卷結構”,是從“六冊計劃”第一分冊《資本》第一篇“資本一般”擴展和演變而來。不過,《資本論》“四卷結構”的產生,並不意味著馬克思已經放棄了原先的“六冊計劃”。現在看來,“六冊計劃”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的發展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思路,是馬克思留下的重要科學遺產。

  二、馬克思恩格斯以后政治經濟學體系的歷史演進

  在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的一百多年裡,人類社會歷史發生了巨大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提出了許多新問題,眾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許多重要見解,為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研究成果,是后人依以前進的出發點。該成果研究了列寧、希法亭、盧森堡、斯大林、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和蘇聯東歐理論家,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系統評介了他們對構筑廣義政治經濟學體系以及它的資本主義部分體系和社會主義部分體系所作的探索。該成果著重評述了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有重大影響的、由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寫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體系,指出以它為代表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上的一種教條化的傾向,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在理論體系上將政治經濟學局限於對抽象的、本質的經濟關系的研究,忽視對許多具體的經濟關系的研究。這在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表現得尤為明顯,受其影響,社會主義部分也是如此。這就使人們產生一種錯覺,誤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隻研究抽象理論,不研究現實問題。這種認識嚴重影響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發展和實際應用。

  三、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特點,及其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創新的關系

  1.新科技革命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提出的新問題。研究指出,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引起社會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化,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更加寬泛,不僅要揭示經濟現象之間本質聯系的經濟規律,而且要揭示一定經濟制度下經濟運行的規律,以及在經常運行中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運動規律,以達到從本質上全面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性的認識。

  2.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關系。現代資本主義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新特征,諸如資本社會化所引起的資本主義產權關系的重大調整,產業結構服務化的發展和經濟生活社會化程度的提高,資本主義經濟運行中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強,資本主義社會中孕育著的某些社會主義因素等。這些對資本主義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都有著巨大影響,並促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自我部分調整,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對此必須予以反映和概括。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關系。該成果比較系統地概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內容,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外部條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強大生命力,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提出的新課題和首要任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學體系。並提出建立這一體系的基本范疇,應當是價值、商品、貨幣和市場等。

  4.經濟全球化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的影響。該成果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特點、成因、性質、作用和矛盾,指出這將對世界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必須把經濟全球化趨勢納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尤其要著重研究經濟全球化的性質、運行和增長這三個問題。

  四、西方經濟學理論的變化及其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的借鑒意義

  研究認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理論體系,二者有著原則性的區別,但這並不排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可以批判地吸收西方經濟的某些分析方法和一些論點,以豐富和發展自己。該成果著重分析了資產階級新古典經濟學、凱恩斯經濟學以及二戰后西方經濟學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研究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西方經濟學史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實踐。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過去側重於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發展和必然被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所取代的規律性,對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和資源配置等問題,較少地進行細致的和量化的分析。在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中,在創建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時,應該吸收和借鑒西方經濟學市場經濟理論的某些合理因素和成分。為此,該成果考察了西方經濟學各主要流派的市場經濟理論,以及可資參考和借鑒之處。

  五、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該成果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的基本框架。這一框架有三個特點:一是突破了前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的傳統體系,提出了結構和內容互相統一和互相聯系的體系。它包括六大部分:(1)導論﹔(2)構建廣義政治經濟學體系的理論依據,自然經濟形式的特點及其發展階段﹔(3)商品經濟形式的產生、發展過程和一般原理﹔(4)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分三個層次闡述,即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一般原理,古典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特點﹔(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6)當代經濟全球化趨勢。二是拓展了廣義政治經濟學的內容,使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更加完善。提出建立廣義政治經濟學體系時,應該將馬克思所說的五種經濟社會形態和三種社會形式結合起來,這就為構建廣義政治經濟學體系提出了新思路。三是從當代經濟發展的現實出發,把經濟學中具有一般共性的原理,如商品經濟形式、經濟全球化趨勢等問題,分別抽出來獨立成篇加以論述。

  六、政治經濟學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

  該成果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史論結合,既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的歷史演變過程進行了回顧與展望,又結合體系結構的研究,順理成章地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領域的許多重大的或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其中給人以啟迪的,如:強調研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運動規律,既要闡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和對立,又要研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平衡和統一,以及生產關系的局部變革和調整﹔結合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研究了勞動價值論和無產者的歷史地位﹔依據資本所有制形式的變化來劃分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結合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分析資本產權關系的變化和某些社會主義因素的孕育﹔發達市場經濟是當代普遍的經濟形式的論斷和市場經濟的共有范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過渡時期”理論﹔等等。探討這些問題,有助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體系研究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