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科學與藝術的審美創造

——《自然科學的審美創造研究》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21

  浙江大學陳大柔教授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自然科學的審美創造研究》,於2000年立項,2003年9月結項。其最終成果為專著《美的張力——科學與藝術的審美創造》。課題組成員有:許喜華、潘立勇、葛亞力、彭韌、王建安、張珊珊。現將該項目成果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摘編如下:

  該項目成果屬新興的邊緣交叉性學科研究,主要研究了科學與藝術前沿的哲學問題和審美創造的心理學問題。該成果在藝術審美(創造)與科學審美(創造)比較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開拓意義,它借鑒和整合了哲學、美學、心理學、科學學、文藝理論等眾多學科的理論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范疇和命題,如“藝術科學連續統”、“審美直覺”、“審美靈感”等,從而擴大了美學、文藝學和科學學研究的范圍和思路。具體而言,該項目在以下六個方面取得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一、科學美的存在以及科學進行審美創造的可能性

  該成果認為,科學不僅有美,而且可以審美﹔科學的審美活動不僅可以用於欣賞,更主要的是有助於科學創造。科學借助美學,詩意地理解世界,並進行審美創造,應是21世紀科學創造的新思維、新方法和新的發展趨勢。科學研究者在審美創造活動中以美啟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科學家的審美直覺往往有助於他們揭示自然界的本質和規律性的真﹔(2)科學研究者的審美創造素質有助於他們揭示理論的不美之處,從而創造出更完美的新理論﹔(3)科學審美素養將使科學家們在選擇科學美的同時求得本質性的真﹔(4)科學研究在追求對稱和諧、邏輯簡單性和數學美的同時,將促使科學理論不斷向深刻化方向前進。

  二、從科學與藝術審美創造的角度,重新審視美的概念和定義

  傳統的關於美的定義大多是藝術美的定義,甚或是在不承認存在科學美的觀念下所作出的美的定義。該成果在充分論述了科學有美和可以進行科學審美創造的基礎上,給出了一個關於科學和藝術的美的自定義:美是實在動心的有意義的張力形式。其中,“實在動心”指出了美產生的基礎是實在客體和感美主體契合的統一。“意義”包括“意味”和“真義”兩個方面,在藝術是指其“意味”,在科學則是指其“真義”即客觀規律﹔藝術的內容即是形式意味,科學的內容即是形式真義。“動心”也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就藝術而言是指主體的“動情”,就科學而言是指主體的“動智”。於是,藝術美即是令人動情的有意味的形式,科學美即是令人動智的有真義的形式。進而,該成果論述了主體的審美心理和客體實在的審美屬性都具有張力,這兩種力能達成契合統一而產生令人動心的美感。就藝術審美活動而言,當有意味的張力形式與主體的心理張力形式同形同構時,審美主體就有了動情的美感,或產生出美的意象﹔就科學審美活動而言,當有真義的張力形式與主體的審美心理張力形式同形同構時,審美主體就有了動智的美感,就有可能把握到實在美的本質並產生出科學美的概念和符號體系,即作出科學審美創造。

  三、科學與藝術審美創造的心理機制和心理形式

  直覺和靈感的特殊心理形式研究,對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審美創造具有特別的意義和作用。該成果不僅探討了科學與藝術的審美注意、審美情感、審美想象、審美靈感、審美直覺的形成、形態、品質和特性,而且將科學與藝術審美創造的不同心理形式進行比較研究,指出科學審美注意與藝術審美注意、科學審美想象與藝術審美想象、科學審美直覺與藝術審美直覺的異同,並指出審美靈感與審美直覺這兩種不同審美創造心理形式的聯系與區別。

  四、科學與藝術審美創造的方法和途徑:遵循形式美法則

  該成果探討了科學與藝術形式美的形成與特性,形式美的形式質料和形式規律與藝術創造、科學創造的關系,並專門研究了對稱性形式美法則、簡單性形式美法則、和諧統一性形式美法則在科學和藝術審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同時,研究了對稱性破缺以及不和諧、怪誕奇異等形式對科學和藝術審美創造的影響和作用,指出破缺、失衡、奇異、荒誕等在一定條件下也能轉化為審美活動的范疇,破缺和怪誕形式的出現和發展,可以使藝術和科學在更高層次上對稱和諧地演化並臻美。正如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所說:“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一切結構發展的基本原理顯然是:每一種序隻具有近似的和有限的對稱性。一種序的對稱性破缺或變化的規則系列是另一水平序的基礎,如此遞升到較高級水平。”

  五、打破科學、藝術之間的森嚴壁壘,使科學和藝術在新的更高層次的統一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

  該成果認為,人腦機能的互補及科學與藝術的統一性是它們可以融合為一體的內在依據,而藝術與科學關系的嬗變及人類創造活動的偉大實踐則為二者的整合提供了歷史依據。借助於科學的“連續統”概念,作者提出了藝術與科學整合的“藝科連續統”概念。同時,借鑒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玻爾的量子力學互補原理(它們都認為相反的兩者可能在錘冶下形成分不出彼此的合金,且不同事物間存在著互換的中介橋梁),作者提出了藝術與科學整合的中介為審美。如同時空在光速C下形成了連續統,科學與藝術在審美活動中形成了連續統﹔在審美活動中,科學與藝術具有了同時性、互通性和互換性。

  六、科學審美創造與藝術審美創造的內在聯系

  該成果著重研究了藝術審美素養對科學家創造性的影響,藝術審美活動對科學的促進,藝術對科學的預見和反映﹔並研究了科學對各類藝術的影響,數學化、信息化、網絡化對藝術的影響和作用,為科學技術應用於藝術創作提供了理論依據。該成果指出:當科學被作為特殊藝術“卷入”或“隱纏”到藝術“序”中時,藝術也就關系到科學和靈性。科學與藝術的接合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是牽強地拉扯在一起還是使二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其結果是大不一樣的。隻有在美的接合點上,通過審美中介使科學與藝術整合和互補互促,才會使人們免去徒勞無功的努力而達致一種理想化為本真的境界。當“審美”成為科學與藝術整合的中介時,二者便卷入進“隱纏序”中,成為“藝科連續統”。此時,美的張力將異常強勁而靈動地穿梭於二者之間,消弭了二者明顯的界限,人的創造性本質力量也便在其中得到空前的伸張和勃發,達到生命無涯、美無涯、審美創造無涯的境地。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