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

——《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2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宋周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批准號為 03BZX052),最終成果研究報告《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課題組成員有:戴啟明。

  該成果闡述了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中的地位,探討了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形成的基礎,揭示了馬克思分析環境問題的基本方法,解析了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基本觀點,並立足於推進我國環境倫理學研究的現實需要,以及保護生態環境,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要求,探討了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當代價值。該成果由六個部分組成,主要觀點如下:

  一、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中的有機內容。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理論整體,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中的基本內容。環境倫理研究是馬克思進行倫理問題研究的一個基本領域,並取得了原創性的成果。馬克思的一系列著作中,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環境倫理思想。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出場”,必定會進一步強化馬克思理論的當代性,必定會進一步凸顯出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當代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會顯示出馬克思的理論在生態環境這一當代人類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和全球性問題上的有效的闡釋力和解決力,有助於將馬克思貢獻給人類世界的這一優秀的精神遺產得以傳承和發展。

  二、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基礎。該成果認為,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基礎。第一,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形成是基於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新唯物主義人的主體性理論。這一科學的世界觀理論闡明了人的需要是一種合理中的需要,人的能動性是受動中的能動性,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主體性原則是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本原則,也是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應貫徹的基本原則。第二,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構建,是馬克思對解決十九世紀的生態環境問題所作出的倫理回應。馬克思對十九世紀的生態環境問題作了具體揭示,十九世紀的生態環境問題表現為:對土地資源的濫用﹔對森林的濫伐﹔氣候變化異常﹔人居環境遭到破壞﹔環境被破壞已危及到了人的生命存在。盡管十九世紀還只是生態環境問題的初發期,但馬克思對生態環境被破壞和污染的嚴重后果深表關切和憂慮,並促動他深入研究人與自然關系,探討消除人與自然對峙的現實路徑。第三,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形成,是馬克思對人類生存發展理想狀態的探解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論成果。馬克思的一生及其理論始終充滿著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關懷,關注現實的人是馬克思理論的基本立場,他視人與自然的融洽和諧為人類生存發展的理想狀態之一,也是人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尺度和內涵。第四,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形成,是基於馬克思對近代工業社會中物欲主義的分析批判。物欲主義是一種以自我利益為核心、以貪欲為指向的生存價值觀。物欲主義的盛行顛覆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合理關系,造成了對人和自然的雙重毀損,因此,必須消除物欲主義,確立人的合理的生存價值觀和生存方式。

  三、馬克思運用科學的方法分析生態環境問題。該成果闡述了馬克思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方法,認為馬克思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的基本方法有:整體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社會分析方法。整體分析方法是馬克思分析生態環境問題即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基本方法。馬克思從人與自然交互作用所構成的整體出發研究人與自然關系,指出人是自然類存在與社會類存在的統一體,探討了人與自然萬物共生共榮的機制。歷史分析方法是馬克思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又一基本方法。馬克思從歷史尺度的視角考察了人與自然交互作用史,將人與自然關系置於特定的歷史時代中來考察,將人置於特定的人與自然關系中來認識,提出了人與自然交互作用的三種歷史形態理論。社會分析方法是馬克思研究人與自然關系所獨具特色的方法和視角。馬克思從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視角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運用社會分析方法探討了人的社會存在方式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影響﹔揭示了人的勞動生產方式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影響﹔分析了社會制度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影響。整體分析方法、社會分析方法及歷史分析方法的提出和運用,為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四、馬克思對環境倫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規范作了具體闡述。該成果認為,馬克思已明確地提出了環境倫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及基本規范。

  第一,馬克思闡釋了人的自然的本質與自然界的人的本質相統一的環境倫理理念。在馬克思看來,人與自然原本就是共生共榮的關系,因為,人與自然萬物同根同源,人與自然萬物互依共存,人與自然萬物皆受自然規律的制約。馬克思提出的環境倫理理念,蘊涵著馬克思在人與自然關系上所持的基本的價值立場和善惡判斷。馬克思主張在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中,應確認並實現人的價值及福利,並同時確認和實現自然萬物本身的價值及福利。由此,他明確提出了人的價值包含人本身的價值和人對自然界的效用價值,同時充分肯定自然界的價值和尊嚴,明確提出了自然界具有本身的價值的重要命題,自然生命物具有生存權利的重要觀點。

  第二,馬克思闡述了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與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相統一的環境倫理原則。他認為,理想的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狀態,是人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人道主義得到充分實現的社會。在馬克思看來,理想社會是萬物一體、物我同類的社會,人與自然內在地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合共生,人實現全面發展,自然界復活再生,人的自然主義以自然界的復活和新生為價值取向,它顯現的是人對自然的尊重、仁愛、善待、護育的倫理道德品性。馬克思將自然界的為人的品格,稱為自然界的人道主義。自然界的人道主義的實現,以人的自然主義的實現為前提和基礎。馬克思提出,自然主義的貫徹,以生態勞動實踐為基礎,由此,他詳盡地闡述了生態型勞動實踐理論,生態型勞動實踐既是人利用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自然系統實現穩定、平穩及進化的機制。

  第三,馬克思闡明了人利用自然界所應遵守的基本的環境倫理規范。該成果將馬克思所闡明的環境倫理規范概括為六個方面:一是善待自然。馬克思批判了蔑視和貶低自然界的觀念和行為,否定了荒謬的、虛置的人對自然具有所有權的觀念,提出要恢復人與自然之間的溫情脈脈關系。二是依從物道。馬克思提出人對自然的利用中,既應貫徹人的內在尺度,又應貫徹物的外在尺度,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人與自然的關系。他指出人對自然的利用所體現出的創造性,不只是使自然界發生合乎人的目的的改變,還在於創造了物質的新的生產能力。三是保護資源。馬克思提出,自然界是人的無機身體,人應該像關愛自己的有機身體那樣,仁愛善待自己的無機身體。他主張應將土地改良后傳給后代,人對自然的利用中,保護自然界處在優先位置。四是循環生產。馬克思主張人在生產中隻能像自然界那樣發揮作用,人的生產應該遵循生態規律,做到沒有浪費和污染。他提出了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的重要主張,認為在生產過程中應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對生產過程的廢物,要實現再利用,使其成為新的生產要素。五是節制消費。馬克思批判了近代工業社會中的浪費現象,否決了擁有、所有式的生產觀念和消費觀念。他提出自然萬物不僅是人們利用的對象,而且是與人共生一體的存在。他主張人應該合理地消費。六是聯合利用。馬克思主張人們聯合起來利用自然,消除人利用自然過程中的盲目性,人應該共同地、合理地調節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使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既合乎人的本性,又合乎自然界的本性。

  五、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對推進我國的環境倫理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該成果認為,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對解決當代的生態環境問題具有極強的理論效用。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之所以沒有過時,是因為這一思想所要分析和解決的問題沒有過時,這一思想賴以形成的方法論沒有過時。該成果以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及其構建方法為指引,對我國環境倫理學研究中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作了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並提出了以下觀點:環境倫理學應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價值取向﹔環境倫理學應以人與自然之間的倫理關系和以自然為中介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為研究對象﹔環境倫理原則和規范的構建應以人與自然相依共生、互動一體為基礎﹔人對自然的倫理責任和義務的根據在於自然界具有本身的價值﹔環境倫理中的人際倫理的構建應以公正性為基本原則。

  六、馬克思的環境倫理思想對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認為,環境友好是一個環境倫理意蘊極為顯現的范疇,環境友好型社會內含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社會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互動。從一定層面看,今天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正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所提出並期望達到的人與自然的本質統一的社會狀態。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必須以馬克思的環境倫理理論的基本精神為指引,確立科學的自然價值觀念和人與自然關系觀念﹔構建內含環境倫理理念的生產方式﹔制定實施包蘊環境倫理精神的制度、政策及規范﹔倡導合乎環境倫理要求的消費方式﹔推進全社會的環境倫理教育。

  該成果通過系統化的分析和解讀,充分確認了馬克思的著作中具有豐富而深刻的環境倫理思想,從而有助於消除環境保護問題上對馬克思的某種偏見和誤解﹔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的研究,拓展了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體系的內涵,有助於人們完整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倫理思想﹔通過對馬克思環境倫理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命題和觀點的解讀,有助於人們科學地把握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中的基本命題和原理,有助於彰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當代的價值及意義,進一步顯現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性。同時,加強對馬克思環境倫理思想的研究,有助於推進我國的環境倫理學的研究和環境倫理學科建設,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