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形而上學與境界研究

——《當代意義上的形而上學與哲學境界》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21

  遼寧大學陸杰榮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當代意義上的形而上學與哲學境界》(批准號為04BZX007),最終成果為論文集《形而上學與境界》。課題組成員有:王國富、劉宏九、馬志國。

  該成果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從哲學境界的維度來解釋形而上學的發展理論與展開邏輯,進而力求在當代哲學意義上構建同時代精神相印証的形而上學。其研究的設想與思路著重在於說明,哲學的形而上學本性與境界的共通性﹔哲學的形而上學演進與境界規定的生成性﹔哲學的形而上學意義與境界的超越性﹔哲學的形而上學與境界的時代性等問題。其研究的始因與問題意識主要是為了應對當代哲學諸種有關形而上學的理論挑戰,也出於從建設性的角度建構當代意義上形而上學的努力。

  一、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

  第一,對哲學的形而上學本性給予了比較充分的論証與揭示,從歷史的形成和積澱方面說明了哲學的形而上本性,從現代的維度和層面上說明了哲學的形而上旨趣,從展望的角度說明了哲學的當代境界的意蘊。從哲學的內在邏輯和發展歷史來看,哲學的本性與形而上學的本性是內在相通的。哲學的本性就其指向和追求而言,就是形而上學,形而上學的性質與特質乃是哲學的內在本性的實質性與提升性的體現。哲學與形而上學的相通性意味著,哲學與形而上學具有同一的追求和意境,這就意味著二者都蘊含著對某種境界的追求,對境界的把握。哲學的形而上學性質體現為或規范為哲學所確定的境界維度。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把握哲學境界的規定乃是理解哲學與形而上學性質的關鍵所在。

  第二,對哲學的形而上學本性演變邏輯和發展歷史的互動關系給予了比較充分論証和揭示,進而得出了形而上學在歷史諸因素的沖擊下有其階段性發展的基本結論。從哲學史的自身發展過程本身,從社會生活的現實狀況與精神狀況的遷移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就會看到,我們既要從通常的意義上來理解哲學與形而上學保持其自身所擁有的相對固定的規定性,同時還必須要注意到哲學與形而上學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與精神狀況影響下的變化與更替的性質。這就是說,哲學的形而上學性質與規定有其階段性的差異。哲學的形而上學本性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有其變化性的內容,即形而上學必然蘊含著歷史性的內容,這就是馬克思所講的哲學必然蘊含著內在表征的“時代性”的內容。從學理和歷史的相互關聯角度揭示形而上學的這一基本特質,才能從當代的視域中理解形而上學的發展走向和意義,也才能意識到今日之形而上學對當今之現代生活的重要。由此可以表明形而上學的樣式在歷史中有其盛衰的過程,對舊的形而上學的拒斥決不意味著拒絕所有樣式的形而上學,哲學的形而上學仍然有其內在與超越的生命力,仍然表征著某種在現實社會中的理想的價值尺度。因而,哲學或形而上學在當今的社會中既要表達著時代的內涵,又要以超越性的視域關乎著社會發展的現實。當代意義上的哲學仍然有其當代意義上的境界追求,隻有如此,才能在勾勒當今層面上的哲學境界的同時,建構當代意義上的形而上學。

  第三,對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性特質與意蘊給予更為深入的,更為符合現代發展邏輯的思考,通過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可以更為透徹地說明,馬克思哲學從實質上提出了理解當代哲學本性的現實道路,確立了當代意義上理想維度的價值追求。從當代哲學的維度與視域上看,以境界和形而上學的一體性為基點可以進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馬克思哲學的路向和實質。事實上馬克思哲學作為體現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對現實社會的發展邏輯與歷史走向的深刻反思,馬克思哲學的境界是以當代重大的現實問題為基點提出的,這表明馬克思哲學的思考方式既是對西方傳統形而上學的理論邏輯的突破,又是對在現代條件下的哲學思考方式的現實性把握,馬克思哲學的“境界”乃是在對現實問題的把握與批判中所提升或顯現的。哲學的形而上學性質在馬克思哲學那裡有了全新的歷史性詮釋,以往哲學那種恆定不變的精神尋求已經失去了存在的現實基礎。這也就是說,哲學的形而上學抽象性質已經不復存在,哲學的形而上學框架已經不再永恆,哲學的境界也不是某種虛無的,抽象的,亙古不變的產物了,哲學的這些形而上學規定深植於現實的社會條件之中。哲學的“解釋世界”的理論功能被“改變世界”的現實任務所取代。據此,這就提供了對馬克思哲學理解的歷史與現實根據。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觀點

  第一,從哲學內在的邏輯角度和歷史的演變角度把握形而上學的規定,將形而上學不僅看作是哲學的本質規定,而且看作是一個表征和蘊涵與現實社會精神狀況階段性發展的過程相適應的歷史性產物

  第二,從形而上學與現實因素的實質性關聯角度理解形而上學的特質,指出形而上學的性質是與對現實因素的肯定性表征相對應的“理想”得否定性指向,這就從新的方面進一步論証了形而上學乃是某種理想的價值指向,這一指向有其堅實的現實基礎

  第三,對當代意義上形而上學建構的一個切實可行的路徑就是要理解哲學層面上的“境界”在當今現實生活的重大意義,哲學的旨趣在於指向“境界”,形而上學表達的“境界”在當今仍然具有著特殊的時代感召力。在當代條件下存在著進一步建構當代形態形而上學或進入當代“思想”的可能

  第四,馬克思哲學是對傳統哲學演進理路的實質性突破和現實性否定,這就從根本上結束了傳統形而上學的歷史,由此也開辟了理解當代意義上形而上學的可行道路。馬克思哲學從根本上摧毀了了傳統形而上學的存在根據,又在當代的視域中歷史的說明了當今形而上學的性質。

  與過去對形而上學的研究主要採取理論抽象的研究方法相比,該成果堅持馬克思哲學的實踐詮釋學與歷史詮釋學相統一的方法,堅持哲學的文本學研究與時代精神境遇的重大歷史問題相統一的方法,堅持哲學的理論邏輯內在角度與社會歷史狀況現實角度研究向統一的方法。這一研究的方法論原則突破了傳統哲學在形而上學研究上的“靜觀”性質,打破了舊有的形而上學的預成論結構,將哲學高高在上的“天國”品性置放在現實的歷史的過程之中,進而超出了對哲學形而上學的純學理性探討,將哲學的本性與境界問題的理解同社會的歷史的現實結合起來,同人的本性的時代追求結合起來,同對社會狀況評價的事實尺度與價值尺度的統一結合起來。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