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隱喻、修辭與科學解釋:一種語境論的科學哲學研究視角

——《科學隱喻在科學解釋中的方法論意義》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5日16:21

  山西大學郭貴春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科學隱喻在科學解釋中的方法論意義》(批准號為04BZX021),最終成果為專著《隱喻、修辭與科學解釋:一種語境論的科學哲學研究視角》。課題組成員有:成素梅、殷杰、李小博、王姝彥、安軍、劉杰、程瑞、康仕慧、王航贊、趙丹。

  一、本研究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隨著語境觀念在當代思維領域中的普遍滲透,一種語境論世界觀逐漸顯現在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的發展中,無論是以語境實在為特征的本體論立場,以語境范式為核心的認識論路徑,還是以語境分析為手段的方法論視角,語境所具有的元理論特征,使人們已經不能把語境論僅僅局限於使科學哲學融合起來,語境論已經在世界觀的意義上成為構造世界的新的根隱喻﹔隻有在語境的基底上,才有可能架起溝通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橋梁,才能將規范的科學哲學與描述的科學哲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走出辯護主義者的科學哲學與非理性主義者與相對主義者的科學哲學之間的二難選擇的困境。

  第一章“科學隱喻與語境分析”對科學隱喻的本質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科學隱喻作為當代科學方法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日益成為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共同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基於這一認識,本章從語境分析的視角探討了科學隱喻的方法論特征與功能,肯定了科學隱喻是科學方法論研究的必然要求,指出科學隱喻具有意向性、語境化、動力學三大基本特征,隱喻方法是理解與選擇、經驗與概念、語義結構與隱喻域、理性與非理性的統一,科學隱喻所具有的方法論功能突出表現在科學理論的發明、表征、說明、評價及交流等方面。

  第二章“科學修辭與語境分析”以語境分析為基本框架,對科學修辭學的方法論意義進行了論述,指出解釋學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轉向為修辭學提供了科學語言、科學解釋、科學交往的理論論述域﹔科學修辭學作為一種元論述、境遇論述和主題論述不僅具有鮮明的解釋學特征,而且也是對解釋學難題、循環和實踐的解答和修正﹔科學修辭語境分析的本質就在於通過對科學語言的語形、語義和語用修辭,通過對修辭戰略、修辭主題和科學共同體的發明,通過對科學和修辭難題的解答,從而確立語境分析所具有的元分析特征的方法論地位。

  第三章“科學解釋與語境分析”指出,在科學解釋學的觀點看來,任何一種科學理論解釋都不可能是對科學理論文本的純客觀解讀,其中必然存在著科學家共同體的先存觀念、先存知識和先存方法的引入問題。因此,任何一種科學理論解釋都只是附著在特定語境基底上的產物,不同的語境基底必然會形成不同的科學解釋體系。正是在這種研究背景之下,將語境分析作為科學解釋的一種基礎性方法論原則確定下來,已經深入地滲透到科學哲學的研究領域之中。

  第四章“數學與語境分析”指出,數學語境內部各個要素之間是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的﹔數學知識的增長或者說數學革命發生的背后,隱藏著數學語境存在的層次差別﹔數學語境的整體性和關聯性特征共同決定了數學知識的語境分析策略是一種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方法,具有多元性。隻有在當代數學哲學的研究進路及其語境選擇、數學知識的語境化、數學語境的結構特點和數學知識語境化的意義四個層面搭建數學知識分析的語境平台,才能對數學知識的本質給出一種更為合理的解釋。

  第五章“物理學與語境分析”對量子糾纏問題進行了基於語境論的哲學反思﹔對長期困擾國內外物理學家和科學哲學家的焦點之一的測量難題作了細致的語境分析,用歷史主義的觀點考察了測量難題的淵源和內涵﹔對量子測量過程中的信息傳輸進行了考察,在區分實在信息與意識信息的基礎之上分別分析了測量的實在過程和測量的表征過程﹔對量子引力時空進行了語境分析,嘗試從語境的角度正確地認識物理學統一和時空認識統一的意義。

  第六章“心理認知與語境分析”對於科學哲學中的“心理學轉向”從動因、本質特征和意義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指出“心理轉向”是繼“語言轉向”之后,科學哲學在其理論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呈現出的又一重要趨向性特征,是人類哲學理性的又一次進步﹔對於當代意義理論進行了認知分析,展示出在語用外衣下融合語義和意向已成為當代意義理論的必然走向,心理認知與語境分析方法的結合成為科學哲學自身邏輯發展的必然趨勢,從而証明了對心理認知的語境說明已經在整個科學哲學的解釋中顯示出令人矚目的啟示性意義,鮮明地映射出科學哲學研究對心理認知因素分析的依賴性。

  結束語“語境實在論與哲學的融合”在正文論述的基礎上將語境實在論的主要觀點總結為六個基本原理,即本體論原理、方法論原理、認識論原理、語義學原理、價值論原理和倫理學原理,指出科學理論的形成與完善是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的,科學進步是在語境的變更中完成的,把理論系統放置於特定的語境當中,強調了系統的開放性和連續性。運用語境論的隱喻思考與模型化方法,不僅能夠使科學進步過程中的微觀的邏輯結構與宏觀的歷史背景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能夠使基本的內在邏輯的東西在歷史的發展中內化到新的語境當中,從而使語境在自然更替的同時,不僅完成了理論知識的積累與繼承的任務,同時揭示出更深層次的世界機理。因此,語境生成論的科學進步模式既不會走向相對主義,也不會走向多元真理論,相反,它既能夠包容相對主義的某些合理成份,又能夠堅持實在論的立場。

  二、研究成果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該成果是國內首部以語境分析為基本框架,對隱喻、修辭和科學解釋等重要問題進行系統性、綜合性論述的科學哲學學術專著。

  該成果以20世紀科學哲學發展的整體態勢和趨向性為主要依托,提出了一種以“語境”為核心的科學哲學研究綱領。不僅從形式、內容、結構、功能等方面具體描述並深入揭示了科學隱喻、科學修辭、科學解釋在當代科學哲學范式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突出地位﹔同時從數學哲學、物理學哲學、認知哲學三個維度出發,進行了微觀的語境分析和宏觀的歷史意義把握﹔最后指出了科學進步有賴於語境化生成模式的思想,展示了語境觀念與科學哲學發展的密切關聯。

  該成果的突出特色在於以語境為基礎性研究綱領,通過廣闊的研究視閾、嚴密的分析論証、清晰的哲學思辨,把隱喻、修辭、科學解釋和數學哲學、物理學哲學、認知哲學有機聯系起來,烘托並勾畫出一個全新的科學哲學研究平台,為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責編: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