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構建利益協調機制:實現社會和諧的關鍵

2011年05月06日18:37來源:光明日報

  按語 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國家社科基金持續資助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課題。本期介紹的四川大學蔣永穆教授主持完成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利益協調機制研究》,從和諧社會的利益協調機制這一視角入手,把“利益”這一核心概念凸顯出來,條分縷析,層層推進,深入研究了我國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若干重大問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利益協調機制研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密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利益協調機制作了全面系統的研究。圍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中誰來構建、如何構建、構建什麼、構建目標的邏輯思路,成果首先對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思想進行了理論溯源,接著從分析當前社會不和諧因素的種種表現入手,指出利益不協調是社會不和諧因素產生的根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三項基本原則,然后構建了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實施模式——“雙重四位一體”模式。在該模式的指導下,深入研究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實施主體、操作工具、作用客體和最終目標,並得出了系統性的政策建議。

  成果的創新之處主要在於:

  第一,利益是作為需要主體的個人、群體或組織,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追求更好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條件的過程。利益可以細分為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社會利益四個方面。人們的這四種利益需求間呈現一種動態遞進的關系,隻有先保証人民基本的物質生活水平,他們才有可能去參與政治生活,追求精神享受,渴求社會尊重。

  第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構建必須解決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的相容性問題,即要辨明“孜孜求利”的市場主體能否在“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去實現個人之利、他人之利和社會之利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在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需要借鑒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和道德人動態結合的思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過程中,大力塑造具有合法追求自我利益動機的“經濟人”,塑造具有社會公正和法制意識的“經濟人”,塑造具有同情心和仁愛精神的“經濟人”,塑造具有良好社會責任感的“經濟人”。

  第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必須遵循“雙重四位一體”的模式。所謂“雙重四位一體”,就是指從利益的形態進行劃分,我們可以把當前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利益協調機制區分為經濟利益協調機制、政治利益協調機制、文化利益協調機制、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從機制的類型來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利益協調機制又可細分為利益激勵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利益規范機制、利益補償機制。把四大利益與四大機制耦合起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利益協調機制。

  第四,“雙重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構建,涉及到誰來構建、如何構建、構建什麼、構建目標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其實分別對應著和諧利益協調機制的實施主體、操作工具、作用客體和最終目標。所以,“雙重四位一體”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構建過程也是指實施主體運用一系列政策工具,作用於不同種類的利益載體,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的最終目標的過程。其中的實施主體包括政府、組織和公眾三者,操作工具分為政府協調、組織協調、道德協調三類,作用客體囊括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會利益四個方面,最終目標涵蓋收入分配、經濟活力、利益表達、精神文化四個領域﹔各主體、工具、客體、目標之間構成一種動態的配合與傳導機制。

  第五,探討了四大利益的實現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利益協調機制,必須以利益激勵機制為核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治利益協調機制的目標是在經濟社會深度轉型、社會階層逐漸分化、利益主體日益多元的今天,保証社會各階層充分享有憲法賦予的各項民主權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利益協調機制的目標是平衡社會各階層在生活消費模式和社會聲望上的差別,使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質量得到相應提高。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利益協調機制的目標是縮小地區差別、城鄉差別、收入差別,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在教育、就業、醫療、社保、生態環境和公共治安等方面的根本利益。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