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人才培養:大學的主體功能

任燕紅2012年04月09日09:05來源:光明日報

  大學是一個隨時空變化而不同的動態名詞,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它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涵義。一般認為,大學指綜合性大學,兼具教學、科研、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多種功能。從大學發展的邏輯起點和歷史起點來看,人才培養都是大學的主體功能。人才培養過程既體現在對人的全面發展,也注重對人在專門化方向的發展,是促進個體全面、自由、充分、和諧發展的保障。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大學功能的關系問題已成為大學理論界和管理部門研討的熱點問題。大學功能的關系,是大學辦學指導思想的核心內容,它關系到大學的方向選擇、目標定位與辦學特色,是大學沿著正確方向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保証。大學功能是大學與社會關系的集中反映,目前,在大學這個有機體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於文化傳承創新是一切大學均具有的功能特性。這四個功能不是並列的,也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歸根到底是要服務於大學為一定社會發展需要培養人才這一本體功能。現代大學的主要問題就是大學功能偏離、背離、弱化了大學的本體功能。大學之為大學,本體功能就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都是本體功能的延伸與細化,這些功能是為了本體功能更充分的實現而存在的。

  為了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大學就要直接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充分實現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人才培養不能離開科學研究的思維訓練及其探索中成長的過程,因此,科學研究本身就是培養人才的活動。培養的人不去服務社會又去干什麼?社會服務也是一種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正是人才培養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體驗過程,因此社會服務是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它直接為檢驗人才培養的質量服務﹔同時社會服務不能離開科學研究成果的支撐。人才培養過程是一個文化熏陶的過程。人才培養不能缺少卓越的文化傳承創新,人才的文化底蘊就在與文化傳承創新功能的發揮上,這種文化熏陶對人才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更是受用終身的,大學發揮文化傳承創新的功能是高質量人才輸出的基礎,因此,文化傳承創新是人才培養功能的重要補充。可見,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是完成大學人才培養的本體功能的基礎保障。大學的四功能隻有在大學內部相互協調與協作,才能為大學本體功能的實現服務,促進大學的發展。然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有其各自自己活動的規律,並不完全一致,有時也會有矛盾,為了人才培養本體功能的充分實現,必須在這四個環節恰到好處地規劃與配置資源,正確處理好,才能結合好,回歸大學的主體功能。

  大學作為社會的一個機構,必然對社會的發展承擔相應的職責。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紛繁復雜的,這些需要都寄希望於大學來滿足。自從大學從單功能轉到多功能后,大學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這對大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大學作為社會的一個機構,必然對社會的發展承擔相應的職責。社會是變化發展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學的功能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紛繁復雜的,這些需要社會都寄希望於大學來滿足。社會之所以創建不同的機構,就因為不同機構各自充分發揮自己的功能時,社會的需要就得到滿足。大學並不是一個萬能的機構,它對社會需要的滿足是有限的、有選擇的。任何機構都不可能承擔超出其所能有效承受的功能。一個機構功能的積累,增加了它的復雜性,使規模異常擴大,管理層面增多,最終帶來目的混亂、操作無效率以及活動中的矛盾。在一定時期和社會條件下,大學由於自身資源與能力的有限性決定其功能的范圍和程度,超過這個范圍與程度或達不到這個范圍與程度,就會脫離社會的需求,對大學與社會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發達國家大學發展的歷程也証明,最優秀的大學也隻能在少數幾個領域內做得出色。換言之,大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否定大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但也不能把大學看成是萬能的。一方面,大學功能不考慮追求優勢發展的功能擴張取向,使功能錯位、失衡問題勢不可擋﹔另一方面,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多元的,社會發展需要把有限的資源配置於不同的社會機構中,如果社會把更多的資源配置於大學中必然影響到對其他機構的資源配置量,最終導致人才泛濫,成為大學發展的極大負擔,使大學的本體功能不能真正實現。因此,大學功能不能隨意理想化和無限延伸,這是我們科學對待大學功能問題的基本觀點。

  人才培養功能無論是從邏輯上還是歷史上都是大學的本體功能,它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共同作用在一起使大學具有自己的獨特特征﹔同時,大學功能有其自身的功能界定,在其恰當的范圍與限度內的大學功能才能全面實現。大學功能關系的澄清與大學功能發展的范圍與限度是大學功能調適與協調的前提,是回歸大學本體功能的重要保障。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責編: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