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與“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探索和回答的四個基本問題。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集中論述了當代中國的發展問題,進一步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對“為何要發展”的探索和回答
發展是當代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鄧小平同志指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對於我國來說,發展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因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發展太慢不是社會主義,現在周邊國家發展很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所以,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
發展對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總結蘇東劇變的教訓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鄧小平同志強調:“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因此,要堅持不懈地抓發展。他說:“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在這裡,鄧小平同志不僅指出了發展的重要性,而且強調了發展的長期性和持續性。
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依靠發展。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如果從建國起,用一百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我們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擔子重”就是發展的任務重,“責任大”就是通過發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責任重大。
對“實現什麼樣的發展”的探索和回答
發展的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鄧小平同志指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過去,隻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這一重大論斷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認識。
發展必須是全面協調的發展。鄧小平同志強調,發展應該是協調的,既要講速度,也要講效益﹔既要講全面,又要講重點﹔既要大膽而不失時機,又要防止急躁冒進而陷入困境﹔既要注重國內政策的穩定,調動一切積極性,又要積極對外開放,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他指出,發展“不是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是要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
發展的目標是共同富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原則是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在南方談話中,他繼續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對“怎樣發展”的探索和回答
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基本點,是興國之要。在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同志特別強調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順利推進,前提之一就在於我們堅持實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注重改善人民生活。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鄧小平同志認為,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掃除各種丑惡現象手軟不得,否則就會葬送社會主義事業。為此,他在南方談話中正式提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這兩隻手都要硬”的命題,並把它作為全黨的一項硬任務確定下來。
發展必須搶抓機遇。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抓住機會,現在就是好機會。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他提醒我們,“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發展必須隔幾年上一個台階。鄧小平同志不僅關注經濟發展速度,而且提出要在加快發展中力爭使我國經濟發展上台階。他曾經指出,可能我們經濟發展規律還是波浪式前進。過幾年有一個飛躍,跳一個台階,跳了以后,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一下,再前進。在南方談話中,他進一步指出,“看起來我們的發展,總是要在某一個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發現問題及時加以治理,爾后繼續前進。”因此,要正確分析形勢,善於認識機遇,把握機遇,用好機遇,不要坐失良機。要利用機遇,把中國發展起來,力爭每隔幾年經濟上一個新台階。
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一再強調要把科學技術搞上去,把教育作為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來抓。在南方談話中,他再次強調:“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他還提出:“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鄧小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看准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他要求,每年領導層都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不要搞無謂的爭論,耽誤發展機遇,影響發展的速度和效益。
發展必須注重大膽吸收和借鑒國外經驗。鄧小平同志認為,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關起門來搞建設,必須抓住機遇,擴大開放。他認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發展必須保持國內政策的穩定。鄧小平同志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在這短短的十幾年內,我們國家發展得這麼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証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誰要想改變這一政策,人們會不同意,誰就會被打倒。“當然,隨著實踐的發展,該完善的完善,該修補的修補,但總的要堅定不移。”
判斷的標准是“三個有利於”標准。針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各種疑慮,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了“三個有利於”標准。“三個有利於”標准把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是鄧小平同志反復思考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發展得出的重要結論。這一標准的提出,對於我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發展的關鍵在人。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証。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
南方談話對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探索和回答,集中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的發展思想,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方談話發表20年來,我們黨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進一步探索和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進一步探索和回答“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在新形勢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仍然是當代中國面臨的根本任務。
(執筆:秦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