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會議發言摘編(二)

2012年06月08日08:22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揮首都優勢 助推工程深入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

  八年來,在中央的領導下,北京市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

  一是學科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北京市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建設。目前,北京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共有8大門類、28個一級學科,6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148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8個,碩士授權點15個。在市重點學科評審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實行政策傾斜,截至目前,共建有12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市級重點學科,市級財政提供專項經費支持。同時,大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建設,建成了300多門市級精品課,佔全市精品課程總數的30%以上。在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評選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類獲獎成果共有11項。

  二是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實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者文庫”出版計劃,3年共出版科研專著18本,產生了廣泛社會影響。推動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並提供專項經費支持。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共建立了39個研究基地,其中中央在京高校22個,市屬高校17個,進一步夯實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基礎。

  三是教學科研工作隊伍茁壯成長。實施“鑄魂工程”,每年組織數百名哲學社會科學教師到革命老區和紅色基地學習考察。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學術誠信等師德師風教育,大力宣傳表彰師德典型。高度重視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骨干教師研修工作和工程教材任課教師培訓,每年組織1800名教師參加市級研修班培訓﹔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創新團隊工程,充分發揮北京市專家資源優勢,通過拜師結對形式,大力推進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

  當前,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向前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基本觀點研究,以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為主攻方向,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研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大力推動理論創新和學術創新。繼續按照鞏固、調整、發展的原則,努力在首都高校中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推進首都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發揮更大作用。

  二是要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以推進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試點為契機,制定並下發北京市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意見,召開全市專題工作會,舉辦專題培訓班,確保高質量地開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以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為重點,不斷完善名師工作室、網絡教學資源庫、實踐教學三大平台,推進落實專家學者參與一線教學相關要求,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不斷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打造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

  三是要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人才隊伍建設。要充分利用首都人才聚集的優勢,創新工作思路,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配置機制。大力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研修工作。以講學、訪學、培訓、進修為載體,努力培養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理論功底扎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良好、銳意進取的青年理論骨干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集聚資源 發揮優勢 創新發展

  上海市教衛工委、上海市教委

  近年來,上海教育系統堅持把工程建設納入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和平台優勢,有力推進了工程的深入實施。

  首先,依托陣地優勢,促進思政課堂和網絡課堂的相互配合。上海針對青年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充分運用工程已經取得的重要成果,緊緊依托思政課課堂主渠道,拓展網絡虛擬課堂,促進黨的思想理論創新成果與學生思想的“同頻共振”,贏得了學生的“共鳴共識”。

  我們依托工程重點教材,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試點。通過舉辦全市高校思政課“教學活動月”,集中開展教學比賽、教學論壇、教學觀摩、教學培訓等全市性教學交流和研討活動,形成了全市高校關注教學、鑽研教學的良好氛圍。

  上海還積極拓展網絡理論教育“新陣地”。2007年,上海率先建成了以高校師生為主要使用對象的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易班”,迄今注冊用戶達到50萬人,每天用戶動態數超過1500萬,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我們引導教師進駐易班,建立網絡教學班,將課堂共性教學與網絡個性指導相融合。許多教師還開通了思政課教師博客、微博,設立網上工作室,與學生直接對話,為學生解疑釋惑,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喜愛。

  其次,發揮學科優勢,促進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緊密結合。搭建協同創新平台,以重大項目為紐帶,開展“集群式研究”,進一步凝聚了學術隊伍,凝煉了學科方向。我們組織6所高校專家學者進行集體攻關,編寫“六個為什麼”學習宣傳系列叢書,為教師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供教學參考資料。吸收大中小學一線教師和專家學者,參與教育部“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課程”課題研究和試點工作,突破了學段之間、學科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界限,形成了協同創新優勢。

  第三,集聚人才優勢,促進教學水平和師德素養的有效提升。我們著力構建立體培養培訓體系,引導教師不僅研究理論,更要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學、研究實際。

  思政課05課程新方案實施以后,上海對全市思政課教師進行了輪訓,同時建立了各門課程的教學協作組,定期開展教學研討。積極推薦優秀思政課教師參加中宣部、教育部舉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研修班和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示范培訓班。同時組織完成本市碩士研究生教學大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研究》任課教師的全員培訓。同時還增設新教師崗前培訓,使年輕教師能夠接受系統的教學基本功培訓。

  深入開展國情教育,促進教書和育人的緊密結合。為提高青年教師對國情的深入了解,上海每年投入近千萬元,組織近800名骨干教師參加為期1個月的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骨干研修班,除邀請全國知名專家作學術報告外,還組織學員開展實地調研,引導教師深入了解社情國情,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配置機制,吸引、鼓勵專家參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形成育人合力。例如,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整合校內外學科資源,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創造了多學科專家參與思政課教學的“項鏈模式”,使更多的名家大師走上了思政課講台。同時,為一批教學特色鮮明、教學效果突出的思政課教師設立了名師工作室,依托工作室開展教師培訓、組織教學研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從2009年開始,專門推出了針對中青年理論骨干的人才培養項目——“陽光計劃”,每年遴選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由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研究興趣選定研究課題,通過持續性的課題資助跟蹤培養。

  

  鍛煉人才 繁榮學術

  中國人民大學

  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堅持把完成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任務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為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工程創造良好條件。我校共有151位教師參與工程重點教材編寫,59位教師擔任了工程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的首席專家,眾多學者承擔了工程重點教材的審改工作。此外,還有多位教師主持和參與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重大現實問題等多項課題的調查研究,10名教師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工程,20多名教師參加了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舉辦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研修班。參與工程的不僅有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學者,也有大批新生力量,中青年學者擔任首席專家和主要撰稿人的比例已達47%。

  下一步,我們將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任務。對哲學社會科學來說,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關鍵,是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在這個方面,工程系列重點教材和研究成果正在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下一步,我校將以工程成果為基礎,加強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繼續參與好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工作,進一步落實工程教材和成果的使用和推廣,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專業人才和學術骨干的重點培養。

  第二,切實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與研究。近年來,我校在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研究方面進行一些探索,專門設立了一批“原著原典選讀類”課程,組織“紅船領航”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活動,鼓勵學生以閱讀原著、寫讀書筆記、參加讀書會等形式研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我校率先在所有財經類專業的研究生中開設《資本論》課程,組建了全國高校唯一的《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並將舉辦《資本論》暑期高級研修班。我們將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落實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

  第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我校始終重視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努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下一步,我們將在學科建設、課時安排、教育教學等工作中進一步貫徹落實做好工程教材的推廣使用,積極推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工作,大力加強任課教師的培訓,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同時,更加支持參與工程工作的首席專家和主要成員的工作,鼓勵廣大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參與工程、服務工程,作出更大的貢獻。

  

  讓學生愛上思想政治理論課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陳佔安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重要的教材保証、學科支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了正確導向和有力支持。

  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納入工程,保証了教材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嚴肅性。高質量的教材是保証高水平教學的前提。2005年,黨中央專門研究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決定將原來的7門必修課調整為4門必修課,並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納入工程,集中力量,統一組織教材編寫工作。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每本教材都要經過一線教師專家學者的審議、教育部黨組審定,然后經工程咨詢委員會集中審議把關,並組織部分高校一線教師和專家學者進行反復集中修改並廣泛征求意見修改后,報中央審定出版。這一系列嚴格的政治、學術把關和審議審改制度,確保教材達到了思想上、學術上的一流水准。因此教材投入使用后,受到了高校師生的廣泛歡迎。教材出版后,還要進行多次修訂,及時把中央最新精神吸收補充到教材中,保証了教材內容和形式的與時俱進。

  2010年,中央又批准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方案,把5門新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寫工作納入到工程,這是中央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出的新的重大部署。按照新方案編寫的碩士研究生必修課教學大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和博士研究生必修課教學大綱《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已投入使用,其余三本選修課教材的教學大綱也將於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在這幾本教材的推動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必將會有一個新的發展。

  工程決定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增設為一級學科,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科支撐。學科建設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以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沒有直接依托的學科,學科建設和教學水平受到一定的影響。2005年,在工程的有力推動下,設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的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立是我國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建設的一個重大突破,它與原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學科一起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科支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搭建了直接的學術平台。教學狀況明顯改善,教師隊伍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明顯增強。

  工程為培養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關鍵在教師。在工程的組織和推動下,廣大教師積極參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培訓、理論熱點研討和暑期國情調研等活動,學習由工程提供的參考資料和權威影像資料,開闊了理論視野,深化了對前沿重大問題的思考,增加了對基本國情的了解,這對於提高廣大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大有益處。特別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擔任了工程課題組的首席專家或主要成員,他們在積極做貢獻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提高。

  在工程的指導和推動下,很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逐漸認識到對重大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始走上了以教育教學促進科學研究,以科學研究支撐教育教學的良性互動的新路子。他們努力把教育教學與學科建設結合起來,自覺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及其相互聯系,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深入研究改革發展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深入研究大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極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贏得了青年學生的歡迎。

  

  推進學科和教材體系建設

  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 萬俊人

  作為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建設的一項標志性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成功實施,對於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集中體現在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的重大推進上。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攻堅階段、關鍵時期,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從逐步恢復、調整充實,到快速發展、全面復興的時代背景下,黨中央站在時代和實踐發展的高度作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戰略決策,為整體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提供了充分資源和有力保障。 

  一方面,工程提供了各種資源和制度條件,廣泛調動、匯聚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秀人才,集中力量、全面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歷史演變、學科演變的基本規律、學科知識系統的發展變化和前沿趨勢,為完備各學科體系和知識創新鋪墊了堅實的學術基礎,提供了優越的保障。另一方面,工程的實施過程實際上也是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狀況的一次全面評估,使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我國哲學社會學科體系與當代國際前沿之間的差距,同時也更清晰地看到了我們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所在。這種全面評估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國際學術前沿的知識創新建立了堅實的學術平台。

  以我所參與的《倫理學》課題為例,經過三年多的努力攻關,系統了解了國內外倫理學科近代百年來的總體發展情況,特別深入研究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實踐和學科體系建構的新情況、新經驗、新思想,不僅對我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學科的歷史形成、現代發展、當代主題和未來前景有了較為全面的把握,而且也對工程倫理學課題研究的主要任務、基本理論問題或難題、研究目標等有了清醒科學的認識,從而有可能對《倫理學》教材的編寫進行較高水平的理論整合和理論創新。比如,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科學、准確地總結概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蘊含的道德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表述,以學理方式使它們較為充分地體現在工程《倫理學》的教材編寫中。

  教材是學科體系的科學概括和嚴格系統的知識表述。我國創立現代大學教育制度的時間相對較短,教材的自主編寫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改革開放初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全面振興,哲學社會科學曾經出現過一段教材編寫的繁榮時期,產生了一批教材精品。但隨后很長一段時間裡,新教材的編寫和老教材的修訂都呈現滯后乃至闕如的狀態,不僅教材體系不夠完備系統、缺乏權威規范,而且知識更新和知識創新嚴重不足。工程的實施為改變這一狀況注入了空前強大的動力。首先,它為我們全面檢驗和評估已有的文科教材體系提供了國家規范和國家標准的大平台﹔其次,它實際上是集全國學術精英,全面推進和完善我國文科教材體系,是我國教材編寫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大協作、大創作。事實証明,它更是我國教材編寫史上的一次大發展、大收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不僅極大地促進和提升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教材編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而且也以教材編寫的學理方式,較為全面、系統、科學地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暨最優成果。

  以《倫理學》為例,課題組系統梳理了國內已有的40多部《倫理學》教材和歐美、前蘇聯東歐的十余部代表性《倫理學》教材,不僅使我們對倫理學教材體系的總體發展和知識狀況有了明確而完整的了解,也增強了我們創新發展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倫理學新思想、新觀點、新表述的學術信心和理論底氣。

  

  扎根國情省情 勇於改革創新

  廣東省教育廳

  積極投身於中央實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高等教育戰線責無旁貸、理應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

  目前,我省高校中共有9人擔任工程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有20人成為重點教材編寫課題組的主要成員。省教育廳和高校通過建設平台、組建團隊、資金支持、減輕其他工作任務等具體措施,全力支持工程專家的工作,解決其后顧之憂﹔同時,多途徑籌措經費,保障工程建設經費落實到位,僅2010年度工程重點教材師資培訓經費就投入了100萬元。

  我們深切感到,要切實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創新體制機制。堅持引導高校獨立設置直屬學校黨委領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建立專項經費投入機制,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評估工作體系,形成了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要求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強課程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組織實施“名教師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優秀青年教師團隊培養工程”、“優質課程建設工程”和“理論素質提升工程”,培養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名師、骨干教師和模范教師﹔我省倡導的跨省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聯賽,使得一批極具潛質的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優質課程建設覆蓋了全省3/5的高校,有效促進了全省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促進了教學方式方法不斷創新,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模式深受大學生的歡迎。

  三是強化實踐教育。堅持將實踐教學內容設計課程化、實踐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化、實踐教育活動基地固定化,把實踐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落實課時、學分和經費,初步構建起了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大課堂教學格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廣東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教學的滿意率不斷提高,從2007年的89.2%上升到2011年的93.2%。

  我們深切感到,要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就必須深入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我們堅持組織全省高校優勢力量,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重大理論問題,深入研究國家和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服務於國家和廣東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我們每年發放課題指南,組織骨干人員集體攻關重大問題。高校教師成為重大問題研究任務的承擔主體。僅2011年我省高校教師就承擔國家級課題11項,省部級課題158項,在《中國社會科學》等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54篇,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

  下一階段,廣東高等教育戰線將緊緊圍繞貫徹實施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緊緊圍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大力支持、深入推進工程工作。

  

  在參與工程中鍛煉成長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工程首席專家 韓震

  多年來,工程始終把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特別是中青年理論人才作為核心任務。我作為一名長期參與工程工作的學者,多年來更是受益匪淺、獲益良多。

  工程在培養、錘煉中青年專家學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工程成立了由一大批權威專家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幫助把關。目前為止,工程已組織召開了工程集中審議會88次,很多咨詢委員以病軀、高齡,堅持平均每年審看文稿約1000萬字,為黨的事業付出了艱辛勞動。在參加審議過程中和平時垂詢請教中,咨詢委員們以無比堅定的政治信念,嘔心瀝血的奉獻精神、博大深厚的學術造詣,嚴謹細致的治學態度,科學求實的民主作風,為我們樹立了為人為學的楷模和榜樣,無不深深地感染和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工程在課題組組建上強調老中青相結合,充分發揮資深專家傳幫帶作用,為中青年理論骨干的健康成長創造了條件、搭建了平台。在教材編寫和重大問題研究過程中,老專家們率先垂范,言傳身教。對中青年學者予以充分信任、大力扶持培養,在學術上高標准要求,在工作任務上賦予重擔。在很多重大問題的集體攻關和激烈討論中,平等對待,鼓勵有加。在這樣的良好氛圍下,很多中青年學者在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和重大問題研究中發揮了骨干作用,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工程把宣傳文化系統實施的“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和工程人才培養結合起來,創新了理論人才隊伍建設的培養機制。據了解,目前,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中,列為重點培養對象的理論人才有70多人,其中40多位是直接參加工程工作的中青年學者。把“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和工程人才培養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中央領導同志對中青年理論工作者的關懷,使中青年學者得到極大的鼓舞。現在,參與工程組織的骨干培訓,已經成為廣大中青年學者引以為榮的事情。

  幾年來,工程每年都組織工程專家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改革開放前沿地區進行專題調研、國情考察,使學者們更加深入了解中央精神,了解了基本國情,自覺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作為學術研究的主攻方向,自覺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不僅有助於我們提高學術素養,而且進一步增強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堅定性。

  總之,通過參加工程工作,深切體會到深入推進這項工程意義重大,不僅對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特別是中青年學者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鍛煉提高的重要平台。

(責編:秦華、陳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