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西部地区巨灾风险评估与管理创新

2021年05月24日09:50

华南理工大学文宏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巨灾风险评估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2CZZ037),最终成果为专著《西部地区巨灾风险评估与管理创新》。课题组成员有:卓黎黎、王郅强、张书、马丽娜。

该成果对西部巨灾管理进行跨领域研究,从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重视角,全面阐述了西部地区的主要险种和管理现状,提出西部地区巨灾风险评估与管理创新路径,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详细说明,对实践中巨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并延伸巨灾概念的范围,突破了仅仅从发展诱因及结果规模限定巨灾的传统认知,突出了巨灾风险的相关特征及作用过程,探讨了自然灾害及社会风险的共性问题,重点关注了巨灾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创新路径,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安康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 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该成果以西部地区巨灾风险形势变化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巨灾风险、巨灾风险评估、巨灾风险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了明晰。该成果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巨灾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对风险管理理论、脆弱性理论、多部门协作理论等进行分析,沿袭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论述精髓,概览了西部地区巨灾风险评估及管理现状,详细分析了西部地区巨灾风险的种类,探讨我国西部巨灾风险管理的总体评估体系,设计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科学地赋予权重。结合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灾情数据具体评估巨灾管理水平,在充分梳理国际巨灾风险管理实践经验以及中东部地区巨灾风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西部地区巨灾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自然灾害与社会风险的维度,盘点巨灾风险治理的成绩及问题,总结巨灾风险治理的成果,分别从构建基于风险感知理论的巨灾风险评估框架,形成基于脆弱性理论的政府巨灾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基于协同政府理论的灾害管理多部门协作制度设计,以及巨灾风险中的政府舆情管理优化等方面,提出西部地区巨灾风险管理创新路径。结合自然风险与社会风险不同维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政府提升对巨灾风险治理能力做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西部地区生态及社会脆弱性特征明显,巨灾风险管理形势严峻。该地区巨灾风险特征包括灾害多发频发与灾害立法的相对不健全、救援难度巨大与自救能力的成长不足、环境极端脆弱与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风险分担需求强烈与保险行业的相对滞后、风险治理难度大与人才科技储备的欠缺、灾害与贫困的链条效应显著等方面。

造成西部地区巨灾风险管理形势严峻的原因涉及民族、生态、宗教、文化、治理等诸多因素,巨灾风险管理创新需求迫切。西部地区巨灾风险评估与管理,所面临的将是生态环境更脆弱、资源保护基础更欠缺、社会风险抵御能力更低下的现实状况。西部地区较为割裂的巨灾风险治理体系,如何应对和治理爆发频率集中、社会风险聚集的巨灾风险,是切中巨灾风险治理需求的集中领域。

西部巨灾风险管理创新应以“从应急管理到风险管理”“从单灾种管理到全面管理”“从情景设置到虚拟演练”为基本原则,以“脆性评估”和“全面风险治理”等为理论框架,研究巨灾风险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与需求,以及相应的体制架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

二 成果的对策建议

该成果基于对西部巨灾风险具体情况的深入分析,并在总结和比较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西部巨灾风险管理的困境,有重点地提出了做好巨灾风险治理的策略选择与路径优化,并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提出了实际工作当中治理巨灾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巨灾风险管理的机制深化与制度协同

将巨灾风险纳入制度规范体系,实现巨灾风险治理的常态化,从而做好巨灾风险制度的机制深化与制度协同。具体而言,需要设立巨灾风险管理的主管机构,统一调配救灾资源;加强巨灾风险管理法制建设,使巨灾风险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强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权协同,充分发挥多部门间的合作,提升防灾减灾的积极性;明确不同层级政府巨灾风险的治理责任,对政府巨灾风险治理的运作过程进行细致的规定。

(二)优化巨灾风险资金管理和物资储备

巨灾风险的治理需要相应的资源支撑,这是巨灾风险治理的前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做好巨灾风险治理的战略物资储备,充分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提高应急预算资金的效能;建立巨灾风险治理的财政保障体系,加强巨灾风险的政府投入,建立国家应急基金;逐步建立完善巨灾风险保险制度。

(三)构建巨灾风险的信息系统平台

信息是巨灾风险治理的核心要素,也是识别及判断巨灾风险级别及破坏程度的关键变量,巨灾风险治理离不开完整的巨灾风险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具体而言:建立全国统一的巨灾风险信息系统,以迅速展开信息监测和处理;建立健全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积极做好巨灾风险信息的预防、发布、引导及澄清工作,树立正确的巨灾风险舆论导向;构建完备的巨灾风险数据网络信息系统,致力于信息识别与数据分析。

(四)完善巨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巨灾风险发生后,政府必须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迅速掌控巨灾风险的局势,致力于尽早地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要做到构建巨灾风险应急预案机制,依据巨灾风险治理的具体要求,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优化巨灾风险的应对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协调机制等方面,保证信息通畅,形成巨灾风险治理力量的整合。

(五)充分发挥公众在巨灾风险治理的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巨灾风险治理思路,提高公众对巨灾风险事件的认知,从而提升全民巨灾风险意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调动不同主体的主动性;积极营造支持巨灾治理的社会氛围,实现全社会积极支持及全员参与;合理设置巨灾风险治理的激励水准,解决巨灾风险治理的可持续投入。

(六)强化巨灾风险治理的技术支撑

积极引入安全数字网络等最新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巨灾风险治理的安全系数,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的安全防御系统、巨灾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逐步实现巨灾风险治理的现代化,以最快时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将巨灾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构建安全有效的巨灾风险治理科技平台。

(七)提升巨灾风险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寻求巨灾风险爆发的踪迹及规律,形成高效准确的巨灾风险预警机制,体现巨灾风险的监测、预警、预报水平,提前做好巨灾风险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建立巨灾风险监测和预警的综合系统,压缩巨灾风险信息回应及行动实施的时间,提升巨灾风险管理的监测水准;改进巨灾风险的监测预警技术,提前做好避难防灾工作,降低生命安全隐患,减少经济财产损失。

(八)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巨灾治理的机制

当前巨灾风险治理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不同主体尤其是经济主体的影响力实力不断扩充,政府要做到积极组织动员公众参与应急管理,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鼓励其他主体参与巨灾风险治理,实现巨灾风险治理的协同,提升风险治理的绩效水准;积极促进多元主体的分工协作,综合利用各方力量,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做好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资源保障,实现巨灾风险治理物资资源保障的全面统一协调。

(九)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及时准确权威的新闻报道能舒缓社会公众面临各种不确定状况的焦虑情绪,消除社会公众对巨灾风险的恐惧。具体而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力求风险信息的有效传播,协调巨灾风险治理过程中各个媒体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积极影响媒体议程设置,引导公众的舆论方向,使得权威信息为公众及时有效地获取。

(十)强化巨灾风险救助的捐助管理与心理干预

积极鼓励针对巨灾风险的社会捐赠,激发公众的公德心;健全社会慈善资金的监督制度,保证资金的用途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捐赠受赠双方的意愿;协调心理援助工作有序开展,对灾区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灾后心理援助,从而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救援。

三 成果的价值

从巨灾风险的类型特征与演化规律出发,以“脆性评估”和“全面风险治理”为分析框架,透析西部地区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需求,探讨巨灾风险治理能力的提升途径,有助于明晰巨灾风险管理的体制架构、运行机制与支撑体系,实现多层次与广视角的创新路径与方法,形成基于脆性评估和模拟演练为基础的组织学习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治理、危机管理理论、政府发展模式理论等提供基础。

推进西部地区巨灾风险的脆性评估与管理创新研究,不仅能够展现当前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大体现状,防止巨灾风险由西部地区向全国的蔓延,实现巨灾风险治理能力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而且有助于厘清一个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巨灾风险的关键要素,并能通过对巨灾风险的特征类型、形成机理、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系统总结西部地区巨灾风险管理的有关经验教训,为西部地区公共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与信息支持,从而为中国巨灾风险管理的实践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编:刘琼、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