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实践诉求催生中华文化新形态

戴圣鹏2019年12月26日08:4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实践诉求催生中华文化新形态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也是历史的。它随着人的实践活动而生成,也随着人的实践活动而发展。在人类文化史的长河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表现形态,也没有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文化发展形式。只要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文化,也必然或早或晚地发生变化。跟不上人的实践变化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文化,都会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前进而走向没落与衰亡。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凡是不能在创新中实现发展的文化形态,必然会在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停滞不前,最后被更为先进的文化发展形态所取代,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被一次又一次证明了的历史事实。

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久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人类文化形态,它会随着中华民族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是中华文化从产生并发展到现在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华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法宝。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不仅表现在文化形式上的创新与发展,还表现为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以及以此为内在核心的中华文明,从诞生以来不曾中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文化会随着中华民族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发展到现在,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创新与发展的结果。中华文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才能充满活力;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日益丰富,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只有与外来文化不断交往与融合,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元素与先进的文化成分,不断地更新与发展自己,才能使自身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枝繁叶茂。在创新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在其长久的历史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特征。

中华文化以经典形态传承延续

文化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与发展的,但文化就核心内容而言,它是精神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华文化有不同的发展形态,也有不同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实质。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实质,使得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与本质特征。

从中华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来讲,中华文化发展到现在,最少有三个发展阶段。除了中华文化的最初发展形态之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形态。中华传统文化就主要内容而言,主要有儒家思想、佛教思想与道家思想三大内容,并以此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表现形式。在这三大思想或三大主要内容中,儒家思想在汉代的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以后取得了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形态。虽然在中国封建时代的某些特定历史时期,其他思想曾一度取得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的地位,但都未曾真正改变儒家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也正因如此,儒家思想的兴衰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兴盛与衰败。

在人类文化史上,中华文化有着其他民族传统文化无法取代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不可复制与独一无二的。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经典形态,也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经典形态。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文化的经典形态,究其原因在于: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土壤,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成分与积极因素在当代现实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世界的经典文本与经典艺术,例如,《老子》《论语》、“四大名著”、敦煌艺术、中国武术等,这些经典文本与经典艺术,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瑰宝;四是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铸就了一些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技文明成果,例如“四大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还因“丝绸之路”传入到了西方,使得西方世界发生了深远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快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很多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不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了,但这不影响其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的经典形态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世界意义。

中华文化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生成新的发展形态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的兴起,作为人类最先进的思想与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自从进入中国,就融入了中国的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也在文化上开启了指引中华民族真正觉醒的时代旅程。虽然马克思主义不诞生在中国,是产于西方文化土壤的新思想,但在中国得以生根发芽。马克思主义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演进,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化进程,并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伟大历史实践中,所产生的最新的中华文化精神形态与思想内核。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华儿女在伟大的社会劳动中对中华文化与之其精神内核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中华文化精神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果与最新发展形态,是中华文化精神在现阶段的最高发展形态。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探求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历史。现代化问题成为中华仁人志士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关键性问题。在长期的艰苦思考与探索中,我们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现代化奋斗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丰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也随之产生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精神内核与思想核心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并不是舶来文化与外来文化,而是中华民族在国家现代化探索实践中,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创新与发展中产生的,具有中国味道、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文化新形态。现实的看,社会主义新文化也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所产生的,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形态。在当代,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就是在建设与发展中华文化。

在新时代,我们树立文化自信,不仅基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与辉煌的文明成果,更在于中华文化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实践。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精神内核与核心思想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无论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还是在当代中华文化的创新方面,始终聚焦于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上人民奋斗成果的精神表征,也充分彰显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社会主义新文化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们都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之上,都是中华民族在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文化。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新文化之间虽然在发展形态上存在本质性差别,但二者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它们都属于中华文化的范畴,是一脉相承的。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潮头,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不仅在于以历史的形态得以传承和延续,更在于因时代诉求而不断生发出新的内容和意涵。优秀的中华文化不仅是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种种艰难险阻而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瑰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孙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