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网站入口

站内搜索

《湖北大学学报》承办

首届国际德性(美德)伦理高端论坛

2016年09月23日09:33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6年8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和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湖北大学学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哲学学院承办的“首届国际德性(美德)伦理高端论坛”在武汉召开。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副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学报》主编江畅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朱丽娅﹒德莱弗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黄勇教授等20多位国内外伦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德性与情感”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湖北大学校长熊健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当代世界性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人的品质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生活、精神生活问题日益凸显。现代文明条件下,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具有悠久的德性传统,历来强调在培养和用人时要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多年来,主要侧重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考虑人的德性问题。近年来,在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学者越来越注重从伦理学意义上研究德性问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会为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道德问题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万俊人教授认为,德性伦理是一个既古老又前沿的研究领域,在当前开放、快速发展的世界中,道德伦理对社会“温情的关照”日渐缺乏,在此背景下研究美德伦理的最大意义就是致力于如何让人类生活得更好。

江畅教授指出,德性问题是与人类相伴始终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但随着近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德性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都在逐渐隐退,甚至被边缘化。当前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引起世界各国学者对德性问题的重视与关注。虽然世界许多国家学者都在关注研究德性问题,不同国家学者之间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学术交流,但还没有专门有关德性问题的国际对话平台。首届德性伦理高端论坛将作为世界伦理学家共同探讨德性问题的国际平台,共同推进人类德性问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为整个人类更有德性地幸福生活作出伦理学家应有的贡献。

迈克尔﹒斯洛特教授介绍了作为西方学者,自己是如何将中国的阴阳思想应用到道德情感主义之中的理论探索历程。在他看来,经过重新阐释的中国阴阳观不仅可以为18世纪的西方情感主义、儒家情感主义以及新儒家情感主义提供令人满意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当代情感主义能较好地面对理性主义的诘难。不仅如此,建立在阴阳基础上的当代情感主义还可以从道德领域扩展到认识论领域,给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注入情感的活力。

茱莉亚﹒德莱弗教授系统分析了亚当﹒斯密的情感主义美德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她认为,斯密的道德情感主义最大的问题是视美德为超规范。在她看来,为了解释道德真理,需要采用评价者视角而不是旁观者视角来解释美德判断。

接下来的主题发言、大会交流和自由发言环节,与会学者从各自研究视角出发,就“德性的基础是情感还是理性”“德性的心理基础”“中西方德性伦理的共识与差异”“中国传统德性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向”“如何建构当代中国德性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对话。

(责编: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