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袁鵬:拓展國際視野強化戰略研究 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袁鵬2019年06月19日08:27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拓展國際視野強化戰略研究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本文系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袁鵬,在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自2015年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中國智庫建設方興未艾、如火如荼。經過幾年沉澱,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該走什麼路、該在哪些地方發力,人們的認識日漸清晰。作為一家老牌國際戰略研究智庫和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以下簡稱現代院)取得了長足發展,在服務決策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績。這些成績源於現代院深厚的歷史積澱,也因為近年來我們重點在兩方面下功夫,一是拓寬國際視野,二是強化戰略研究。

縱觀世界,從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到“一戰”后華盛頓—凡爾賽體系以至“二戰”后雅爾塔體系,再到冷戰后漫長的過渡式“后后冷戰時代”,我們正面臨一次新的歷史性變遷,正見証一個新的世界秩序的重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增多。“世界變局論”“中國機遇論”“發展風險論”具有豐富思想內涵和深刻內在聯系,其核心在於把中國的歷史機遇同世界大變局聯系起來,體現了深邃的戰略眼光和寬廣的國際視野。

放眼全球,不從國際視野看問題,不從百年大變局看問題,就看不出新興國家群體性崛起、西方世界整體性低迷的歷史大勢,就看不到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時期的發展現實,也就無法深刻體會“四個自信”的時空背景和戰略意蘊。今天的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內政與外交已經密不可分,中國的“自轉”與世界的“公轉”同頻共振。這要求中國智庫必須善於從中國看世界和從世界看中國,既要把自己擺進去,又要讓自己跳出來,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把脈世界和認識中國。

因此,拓展國際視野是當代中國智庫的歷史使命。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靜下心來冷眼看世界,做好基礎研究和長期跟蹤研究,否則隻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甚至被表象所蒙蔽。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別研究至關重要。現代院15個研究所中10個是國別研究所,幾乎涵蓋世界所有國家或地區,研究人員需要全面掌握該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乃至重要人物。這一點不僅體現在美、俄、歐、日等主要國家,而且對一些小國也能如數家珍、分析到位。要以精品力作分析問題、服務決策、貢獻人民。

著眼中國,智庫的立身之本還是服務決策,這就需要厚重的戰略研究,也就是既要對當前影響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拿出切實管用的解決辦法,又要對未來影響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預測判斷,預留戰略儲備。船到深處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日之中國,既面臨一系列緊迫問題,又面臨一系列潛在挑戰,比如如何平穩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如何應對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如何推進新時代的和平統一大業,如何在新一輪國際秩序的重構中發揮作用等等。特別是中美關系,正經歷力量之變、戰略之變、基礎之變、環境之變。雙方既無歷史經驗可循,也無現成路徑可走。比如兩國經貿談判,不是單行道,不是靠漫天要價、極限施壓、霸凌主義能夠達成的,而是要用耐心和智慧解決好各自合理需求。這就需要智庫學者在細、深、實的問題研究基礎上,加強大、深、遠的戰略研究,破解發展難題,化解潛在風險,布局未來戰略,謀劃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相互關系。

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問題等待我們去回答和破解,而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要將戰略研究作為中心和根本牢牢把握。我們一貫堅持不追求個人名利,而強調集體研究﹔不追求出鏡率,而強調精品率﹔不追求大排場的國際論壇,而多搞小范圍的閉門研討﹔不去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去問自己為國家做了什麼。拒絕浮躁、守住底線,在為決策提供戰略性、前瞻性、對策性研究成果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為了激勵戰略研究,尤其是激勵這種精神,我們對真正為國家提供真知灼見的戰略研究成果、對那些甘坐冷板凳守得住寂寞的戰略研究者予以積極獎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個大時代,是個好時代。“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可以說,隻要想思考,就有無盡的題目﹔隻要想作為,就有無窮的空間。拓寬國際視野與深化戰略研究,這是中國智庫的使命,也是中國學者的責任。唯有先把這些本原性的東西想清楚弄明白,才可能給公眾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