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麥永雄:東方美學當代化與國際化的會通

麥永雄2019年04月10日13:15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方美學的當代化與國際化會通研究”負責人、廣西師范大學教授

歷史悠久的古典東方美學和文藝思想具有豐贍的資源和深厚的底蘊,古代印度“梵語文學理論批評之父”婆羅多牟尼的經典著作《舞論》堪與古希臘亞裡士多德《詩學》相媲美,日本美學十大范疇與印度梵語“味論”詩學的八情八味之間凸顯異曲同工之妙。在當今全球化與電子化空前發展時代,東西方文藝思想之間和東方國別美學之間的交疊互滲構成了重要的問題域,亟待以跨文化語境視野探討異質文藝思想的交流、碰撞、流變,乃至生成新質的可能性。

中國東方美學研究的學術史梳理

一是東方美學與文藝思想的總體性研究。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東方研究曾經出現熱潮。全國成立東方文學研究會,召開東方美學討論會,多家出版社競相推出東方研究的譯叢、著作和刊物等。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的“東方美學譯叢”,包括:[美]托馬斯•芒羅《東方美學》﹔[日]今道友信《東西方哲學美學比較》《東方的美學》和[俄]奧夫相尼科夫《中近東美學》等。國內學者撰寫了一些全面反映東方文藝思想和美學概貌的著述,如曹順慶《東方文論選》、邱紫華《東方美學史》和彭修銀《東方美學》,它們概述了東方主要國別與地區(古埃及、兩河流域、希伯來、波斯、阿拉伯伊斯蘭、印度、日本等)的文論或美學,關注和論析“東方美學中的他者”和“全球化時代的東方美學”等問題。

二是國別性質的東方美學與文藝思想(比較)研究。中國學者的成果主要集中於東方美學重鎮的印度、日本以及阿拉伯地區。印度詩學與美學成果頗豐,代表性的有:金克木編譯《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黃寶生《印度古典詩學》和《東方文化集成:梵語詩學論著匯編》﹔倪培耕《印度味論詩學》﹔郁龍余《中國印度詩學比較》﹔尹錫南《梵語詩學與西方詩學比較研究》《印度文論史》和《印度古典文藝理論選譯》。呂元明《日本文學史》論述了日本美學十大范疇(如真言、物哀、幽玄、艷情、余情、意氣、可笑等)﹔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則史論結合,翔實地描述了日本審美文化與文學的關聯域。東方國別美學譯著包括:[日]安田武、多田道太郎編《日本古典美學》﹔[印]帕德瑪•蘇蒂《印度美學理論》﹔[埃及]穆罕默德•高特卜《伊斯蘭藝術風格》等。上述中文成果,迄今仍屬中國學者研究東方美學和文藝思想的主要參考文獻。它們跨越了國別、語言、文化等界限,體現了中國與東方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思想交流和學術努力,是東方美學當代化與國際化的重要標志。

作為重要參照系的西方文論對東方文藝美學的關注

東方美學不僅通過漢語文獻進入我們的視野,還通過外文尤其是英語文獻進入國際視野,由此構成國際東方美學當代研究的重要領域。

雜語共生的當代國際社會文化空間為東西方文藝美學思想的際遇與交流提供了秘響旁通的“千高原”。東方美學的一些國別名家、重要范疇和關鍵概念日益引起歐美學者的關注,當代西方文論領域呈現出關注東方思想資源的范式轉向。新世紀美國比較文學學會的蘇源熙報告以“全球化時代的比較文學”為題,倡導突破西方中心論視野的局限,將東方文學與美學思想資源作為重要考量。法國著名哲學家德勒茲和加塔利在其名著《千高原》中論及程抱一的《中國詩歌寫作》,對中國詩畫的“線條”和日本相扑手角力的節奏美頗為感嘆和羨慕。德勒茲從中國南朝齊梁時期著名藝術理論家謝赫的“六法”畫論得到啟迪,創建了“呼吸空間”與“骨架空間”,會通了中國古代畫論與后現代歐洲空間美學觀念。在西方文論界享有盛名的《諾頓理論與批評選集》,收入當代印度美學家納拉辛哈亞、日本美學家柄谷行人、中國美學家李澤厚和阿拉伯學者阿多尼斯及其關鍵理論概念。

總體上,以當代化與國際化學術意識進行東方美學的會通研究仍然顯得頗為薄弱,尤其是國外一些前沿性的英文研究成果亟待參照或迻譯,進而深入研討。這些英語世界的東方美學研究成果頗為豐富。譬如,《梵語詩學史》對印度古典“味論”“詩體”和“庄嚴論”進行了現代理論闡釋。《布魯斯伯裡印度美學與藝術哲學研究手冊》由國際一流學者撰寫,對古典印度味論美學進行當代哲學重構。《日本美學與文化》收入唐納金等人關於日本俳句、能劇、空寂、物哀、佛禪公案、幽玄等關鍵詞的闡發。《現代日本美學史》分章討論岡倉天心、坪內逍遙、森鷗外、大西祝、島村抱月和九鬼周造等人的藝術美學思想和關鍵概念。而《洞察文論:東西方視野》《比較詩學構型》《牛津美學指南》《比較美學的追尋:東西方界面》《美學關鍵詞》等都是以跨文化比較視野研究東方美學的重要成果,足資作為當代化與國際化研究的重要參考。

推進東方美學會通研究的拓展與深化

目前國內有分量的東方美學研究多是基於東方國別語言(如日語和梵語)的研究成果,而很多前沿性的東方美學研究英文文獻迄今尚未移譯為中文。國內外東方美學研究之間仍然存在著頗為明顯的暌隔、反差與張力,構成了重要的美學探索空間。

目前推進東方美學當代化與國際化會通研究的重點工作,需要聚焦於進入當代國際視野(尤其是英美與中國視野及中英文獻)的東方美學名家、重要范疇與關鍵概念。致力於發掘和利用兩方面資料文獻:一是對經典東方美學著述的鉤沉探賾,取其精華,予以當代美學闡釋﹔二是對當代英文版材料(如“梵語詩學史”“日本美學”和“海外東方學”英文文獻)的跨語境比較美學研究。東方美學當代化與國際化會通研究可以按其邏輯層次關系分為三個維度。

一是針對進入國際視野的東方美學名家進行會通性前沿研究。重點選擇但不限於下列東方美學重鎮的代表人物:日本美學名家柄谷行人、今道友信、佐佐木健一、岡倉天心等﹔印度美學名家婆羅多牟尼、跋裟、馬鳴、首陀羅迦、迦梨陀娑、泰戈爾、納拉辛哈亞等﹔中近東美學名家阿多尼斯、伊本•魯世德(阿維羅伊)、伊本•赫勒敦、陶希迪等。

二是以跨文化語境意識進行東西方美學重要范疇的會通研究。基於現有成果和中外文獻的梳理、迻譯與精選,借鑒典型范例(如“道與邏各斯”研究),以深化東西方美學重要范疇的文心相通之境。如東方的和諧美與西方的崇高美(東方蘊藉之美與西方高峰體驗)﹔中印味論美學與西方卡塔西斯美學﹔印度美學的化身模式與西方原型批評的循環論﹔日本美學的無常觀與當代西方美學的不確定性等。

三是東方美學重要概念(關鍵詞)的會通研究。關鍵詞是一門學科主要問題的集中表達,具有提綱挈領的學術旨趣和聚焦功用。可以基於東方美學的中外成果和思想資源,篩選出現頻度高、富於特色、內涵豐富、具有東方美學(含中國美學)特色的關鍵概念予以會通性研討。如印度美學的味論、舞論、庄嚴論、詩鏡、韻光、詩探、十色、曲語、生命論、詩光、文鏡等核心話語或概念﹔日本美學的基本范疇所衍生的空寂、物哀、幽玄等關鍵詞﹔中近東美學的關鍵詞,如瑣羅亞斯德的“靈光”、阿多尼斯的“穩定與變化”﹔中國美學的隱秀、風骨、神思、意境等重要概念。

東方美學當代化與國際化會通研究的題旨,體現了新時代中國東方研究前沿發展的要求。這一研究,有利於改觀當代東西方美學研究不平衡的狀態,促進古典東方美學的當代化和國際化,推進東方研究的學科發展,豐富中國東方美學研究的理論蘊涵,助益新時代世界文明交流和“一帶一路”建設急需。這種跨文化語境的美學研究,旨在克服文化障礙,注重對話哲學和美學思想交往合理化,以多元交疊互動的范式突破傳統二元論藩籬,尋求一種新型的、人類共同體的美學視界,更好地建設世界美學的當代形態。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