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潘萍: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內涵精髓與當代價值

2019年03月08日08:37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內涵精髓與當代價值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研究”負責人、湖南省委黨校教授

【成果選介】

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曾指出:“男女之間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關系。在這種自然的、類的關系中,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直接地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直接地就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規定。因此,這種關系以一種感性的形式、一種顯而易見的事實,表明屬人的本質在何種程度上對人說來成了自然界,或者,自然界在何種程度上成了人的屬人的本質。因而,根據這種關系就可以判斷出人的整個文明程度。”這段耐人尋味的話語揭示了婦女解放與全人類解放的內在關聯,蘊含著革命導師對婦女現實處境的深刻同情與特殊關懷,也宣明了馬克思主義將“男女平等”“婦女解放”視作社會文明進步基本標志的理論主張。

由此,在創建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同時,馬克思、恩格斯也運用辯証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對婦女社會地位的演變、婦女的社會作用、社會權利和婦女爭取解放的途徑等問題進行分析與概括,進而構建起無產階級政黨用以指導婦女運動的基本理論,即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這一理論立足於解放全人類的終極目標,堅持以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為中軸,全面剖析婦女受壓迫的社會根源,把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雙重改造視作婦女實現根本解放的全部必要條件,因而便是唯一堪稱為“科學”的,即真正洞穿了婦女解放深層矛盾與一般規律的理論。概括而言,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的內涵精髓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

婦女地位變遷遵循客觀歷史規律。性別壓迫不是人類生存法則,也不是亙古不變的社會必然現象。盡管兩性間始終存在著天然的生理性別差異,自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以來,性別不平等普遍存在於一切跨時空與跨文化的社會結構之中,但“那種認為婦女在社會發展初期曾經是男子的奴隸的意見,是我們從十八世紀啟蒙時代所繼承下來的最荒謬的觀念之一”。婦女受壓迫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產生的社會現象,兩性間出現等級化的分裂秩序也只是因為它適應了父權制推翻母權制的需要。隨著社會文明的進化與發展,婦女擺脫不平等的從屬地位,兩性重建互補合作的平等和諧關系,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婦女始終發揮著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偉大作用。恩格斯指出:“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這就是說,人類歷史的延續發展,是兩種生產交互影響、統一作用的現實結果。而生活資料的生產,從來都必須以包含著性別分工內容的社會分工為基礎﹔人類自身的再生產,更加需要婦女發揮獨特作用並作出特殊貢獻。因此,即使自母權制被推翻后,婦女作為歷史主體的能動性長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人類現有的一切文明成果也是由兩性共同創造的。

婦女解放辯証統一於社會普遍解放進程中。馬克思指出,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標准。社會的進步可以用女性的社會地位來精確衡量。這就是說,一方面,作為婦女解放的客觀前提,社會普遍解放的程度必然制約著婦女解放所能達到的歷史高度﹔另一方面,作為社會普遍解放的重要內容,婦女解放的進度又影響著社會普遍解放的發展進程。進而,婦女解放不僅不能脫離社會發展客觀實際,婦女問題亦應在社會發展中得到充分重視與同步解決。社會普遍解放與婦女解放之間不應存在此先彼后的邏輯關系,這既是實現社會公平發展的要求,也是提高社會發展效率的條件。

重新回到公共勞動中去是婦女解放的先決條件。唯物史觀已經証明,人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歸根結底是由其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所決定。“隻要婦女仍然被排除於社會的生產勞動之外而隻限於從事家庭的私人勞動,那麼婦女的解放,婦女同男子的平等,現在和將來都是不可能的。”為了實現婦女大規模參加社會生產,不僅需要保持生產力的繁榮發展以維續其對勞動力的旺盛需求,還需要通過家務勞動社會化途徑減輕婦女勞動者的家務負累。因此,婦女解放“隻有依靠現代大工業才能辦到,現代大工業不僅容許大量的婦女勞動,而且是真正要求這樣的勞動,並且它還越來越要把私人的家務勞動溶化在公共事業中”。

婦女解放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歷史過程。婦女解放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婦女作為“大寫的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因而,在法律層面上獲得獨立的人格地位並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僅僅只是婦女實現徹底解放的前提基礎之一。由於婦女解放不僅為生產關系所制約,也為生產力所制約,不僅受物質生產水平的影響,也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影響,所以,即使是在“男女平等”已然成為時代口號與法律原則的現代文明社會中,事實層面的社會性別平等依舊還是一個未竟的理想,阻礙婦女獲得全面自由發展的因素仍然廣泛存在於社會與家庭生活各方面。任重道遠的婦女解放實踐,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歷史過程。

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沒有提供可以適用於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而只是對婦女解放的系列根本問題進行了本質性解釋與原則性說明。它最核心的理論意義是從認識論與實踐論的雙重層面,確立了分析解決婦女問題的科學方法,即始終是在社會物質生活的現實中把握性別壓迫的存在本質與變化機制,始終是以“永恆發展”與“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婦女解放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新現象與新問題,始終把改造不平等的父權世界與構建兩性平等和諧的伙伴關系當作自身首要理論任務。由此,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才得以克服一般理論的思維僵化弊端與時代應用局限,呈現生機盎然的當代價值。它不僅是正確認識當代婦女問題的思想武器,而且是科學解決當代婦女問題的行動指南。

在中國,依靠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的指導,立足於具體國情背景與發展實際,中國婦女不僅在新中國創建伊始便獲得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解放,而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實現了與時俱進的發展。隻有推動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的中國化發展,才能真正把握並實現這一理論的當代價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婦女發展的客觀實際、社會關系的和諧需求、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提出的系列有關婦女問題的重要論述與精辟觀點,正是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集中體現。尋求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的當代價值,應當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婦女和婦女工作的重要論述。唯其如此,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才能真正成為引領中國婦女不斷獲得時代新發展與歷史新解放的思想利器。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