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李准

李准:《辛亥革命》热播的启示

  2012年11月28日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推出的各种文艺作品中,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辛亥革命》无疑是规模最大,分量最重的,它引起的社会反响也最为强烈与深刻。

这部片子的热播,引出我们多方面的联想与沉思:

其一,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文艺创作中一道耀眼的风景线,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剧经过30年的发展,在题材选择、内容开拓、叙事方式、风格追求上越来越多姿多彩、百花齐放;同时,那些坚持以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最重要的领袖人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严格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创作原则、在历史精神的深度发现和领袖形象塑造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真正史诗性作品,诸如电影从《大决战》到《大进军》和电视剧从《长征》到《辛亥革命》,始终是重大题材影视剧发展的主导者和思想艺术高峰的标志。电视剧《辛亥革命》的巨大成功再次证明,多样化发展不能动摇,史诗性作品的主导和标领作用也不能含糊,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二,创作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创作史诗性大片,策划者和主创人员不仅要具备历史修养和艺术功力,而且要与时俱进地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艺术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去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和进行艺术的创新。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和态度,尤其是旗帜鲜明地在发展着的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艺术创造,电视剧《辛亥革命》才能牢牢抓住革命的主题,从1903年的“苏报案”和同盟会成立开篇,把辛亥革命前后十几年的历史表现得如此清楚、全面而又环环相扣,才能把孙中山平均地权、建立共和的革命纲领的巨大感召力和孙中山为救国救民献身并百折不挠的领袖人格刻画得那样动人心魄,才能把某些知识精英的两重性揭示得入木三分,才能把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趋势与信念描绘得令观者心潮澎湃。

其三,真实反映重大革命历史,塑造革命领袖形象和其他重要历史人物形象,整个创作团队要有正确的使命意识和团结协作、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状态。在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天津广电集团的有力领导下,电视剧《辛亥革命》剧组以“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为行动口号。编剧王朝柱带头压低稿费标准,并反复向剧组阐述剧本的历史内涵和审美要求;导演李伟和江瑞林诚心尊重剧本的全部内容和精神指向,积极调动每个创作人员的创造潜力;饰演孙中山的马少骅为了在造型上更像孙中山本人,忍痛将鼻梁垫高,并激情灌注于整个表演;饰演袁世凯的张秋歌为了深入角色,花了最多时间去实地考察和感知历史,并下苦功夫创造出许多让观众过目不忘的精彩细节表演。全剧组没有一人讨价还价,没有一人耍明星派头和大腕脾气,有的只是在创作中的比拼和精心拍好每一场戏。这种精神状态既保证了片子思想技术质量的一流,也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其四,重大题材影视剧创作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和期望,其重点作品的创作和播映应当选择最佳的时机和平台,以获取积极效果的最大化。早在8年前,中央领导同志就对重大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作出明确指示:要结合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对重点作品提前介入,重点扶持,在节庆和纪念活动中播映。因为,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的全部庆祝和纪念活动为相关重大题材影视剧的播出创造了最好的文化氛围和收视期待,而真正优秀的重大题材影视剧的播映,则能为庆祝和纪念活动增光添彩、推波助澜,从而实现双赢,实现播映效果的叠加和放大。今年是纪念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这两个重大纪念活动中推出的多部重大题材优秀影视剧整体上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发挥了很大作用,电视剧《辛亥革命》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该剧在社会上特别是思想理论界、文化界、教育界和各级干部队伍中引起的深刻反响还在发酵之中,在海外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它的持续升温告诉我们,一部精品胜过十部一般性作品,在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推出重大题材优秀作品是重大题材影视剧进一步发展繁荣的新的成长点。

(责编:张湘忆(实习)、张湘忆)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