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学者专栏>>刘建军

刘建军简介

  2012年11月26日10:40  

刘建军,男,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人。1980--1984年在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师从乐燕平教授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研究生,1987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留校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从1992年开始,师从许征帆教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0年聘为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个人专著4部,译作1部,主编与合著60余部,论文120多篇。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信仰与信仰教育等。

科研项目:

1.主持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仰问题研究”。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3.主持2008年教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委托)课题,一般课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

4.主持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品牌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文献与基本问题研究”。

5.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研究》。

代表性著作:

1、《马克思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2、《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追问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4、《爱国主义教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5.《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代表性论文:

1.《信仰的对立: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6期

2.《"马克思主义新宗教"论评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3.《论社会思潮的发生.发展与消退》,《学术月刊》,1995年第2期

4.《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年第4期

5.《论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97年第2期

6.《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7.《试论三种非宗教的信仰形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99年第3期

8.《从丁光训神学思想看当代中国人信仰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9.《毛泽东与现代中国人信仰的变迁》,《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0.《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1.《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2.《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信念领域的变化?》,《前线》2001年第8期

1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4.《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8期

15.《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新阐释》,《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16.《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1期

17.《从信仰视角看为人民服务》,《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12期

18.《试论思想教育与思想自由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第10期

19.《集体主义的理论证明》,《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2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内涵》,《党建研究》2006年第5期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4期

2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7、8期合刊

23.《马克思主义学术视野中的信仰概念》,《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期

24.《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9期

25.《试论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2期

26.《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学校党建设与思想教育》2007年第12期

27.《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28.《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论断及其当代阐释,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29.《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7期

30.《〈共产党宣言〉中的十个必然性论断》,《北京高等教育》2008年第7-8期

31.《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学科归属》,《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8期

32.《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33.《亲历与思考:柏林反资本主义危机大游行》,《理论视野》2009年第6期

34.《社会大气层: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25日

35.《恩格斯早年的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著——〈德国民间故事书〉一文初探》,《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1期

36.《激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和职责》,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

获奖情况:

1、参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于2002年11月获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3、参编《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于2001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4、《马克思主义信仰论》一书于2000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优秀科学成果奖。

5、参编《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教学片)于1999年12月获首届“国家音像制品奖”。

6、《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文于1998年12月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责编:张湘忆(实习)、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