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优秀成果选介

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问题研究

——“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研究”成果简介

  2012年05月24日14:05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江西师范大学赖大仁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5BZW012),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2012年2月经同行专家鉴定,以优秀等级结项。

  文学批评的价值观,是指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在对文学的意义阐释与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价值观念,如审美价值观、社会历史价值观、人学(人生、人性)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等。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是意义阐释与评价,其中必然内含价值观问题。过去曾有文学的“批评标准”之说,如今这个概念虽已不大使用,但文学批评的价值观问题依然存在。当今文学批评观念多元开放,批评方法、批评话语、批评风格多样性等等,都已不成问题,而最为突出的则是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念问题。由于一段时间以来文学批评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关于文学批评的价值观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面系统的重新探讨。比如在文学批评理论方面,受解构主义理论思潮的影响,过去比较僵化的批评模式及其批评标准的观念打破之后,应有的与时俱进的文学批评价值观念系统并未建立起来;在文学批评实践方面,意义阐释与评价功能也往往被弱化乃至消解,由此便带来当前文学批评的疲软与某种程度的价值失范现象。作者认为,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及其对文学的意义阐释与评价,仍然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当前文学的精神价值取向,并由此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如果在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上没有充分自觉的主体意识,那么文学活动的价值迷乱与价值失范也许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当代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问题,从而为建构当今的文学评价体系和价值观念系统提供理论参照。

  这项成果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问题的研究,按照以下三个部分的层次步骤展开。

  第一部分(第一、二章):首先从文学批评学的层面上,对文学批评价值观念系统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整体性理论探讨,从而为后面对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问题的观照与评析,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确立必要的理论参照。

  文学批评的价值观问题,根源于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尽管文学批评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文学评价功能。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究竟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却又取决于文学批评的角色定位与价值取向。只要文学批评不丧失其本质特性,就总归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学评价的特性与功能。而一旦要进行文学评价,无疑就要涉及到据以进行评价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标准问题。从表面上看,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标准好像具有某种客观性和普遍性,似乎可以进行某种理论化规定和表述,然而实际上,在这种表象的背后,隐含着颇为复杂的内在关系,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文学批评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标准,实际上关联着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对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特别是文学作品)本身价值内涵的认识。进行文学批评的前提,或者说之所以需要进行文学评价,是因为文学当中包含着价值内涵。那么文学价值究竟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文学价值是怎样生成与实现的,都有必要认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学批评的价值标准及其价值评判契合文学本身的规律和要求。二是文学批评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成果首先对文学的价值与文学价值观问题,包括文学价值的特性、文学价值的生成与实现、文学价值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对文学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等等,作为研究的前提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学批评所涉及到的主要价值观念,包括社会历史价值观、人性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以及关于真善美的价值观念等等,作为“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念系统”,进行宏观上的整体性研究。在这一整体框架系统中,对各种价值观念的内涵及其关涉到的有关问题,包括价值观念内涵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文学批评价值观的历史性与时代性问题等等,也分别进行了探讨,从而使后面对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问题的观照与评析有据可依。

  第二部分(第三至七章):主要对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变革发展的进程、状况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具体的探讨。

  在作者看来,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问题,并非孤立的,而是与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嬗变,以及文学创新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变化相关联的。首先是当代社会变革发展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问题。当代社会变革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到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应当说是正常的,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个真正文明和谐的社会,还是应当有社会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有这个社会所应当倡导的基本价值观,有关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价值评判尺度的,甚至有必要倡导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然而从现实状况来看,却存在着诸多价值观念紊乱的现象,并且与文学和文学批评中的价值观形成互动影响。其次是在当代文学实践的变革发展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问题。从总体情况来看,也是呈现出开放性、多样化的发展趋向,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文学价值取向来看,既有充分表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值得肯定的积极方面,也存在着精神价值缺失或审美价值迷乱等种种情况。

  而当代文学批评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下变革发展的,它经历了破除过去比较僵化的批评观念与模式,引入西方现代文学批评观念与方法,然后寻求在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中转型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念也不断发生嬗变,这一方面是受到如上所说的社会价值观嬗变的影响,同时也与当代文学创作实践中的价值观变化形成互动影响;另一方面,当代文学批评自身也力求实现观念与方法的大变革,其中既有对应有的批评价值立场的坚守,也有求新求变或茫然困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文学批评的价值评判弱化及其功能性缺失问题,过于倡导相对主义批评价值观所带来的价值多元主义、价值虚无主义问题,过于强调文学批评个人化所带来的批评主体性弱化及批评伦理缺失问题,还有文学批评价值观念中的非历史化、非道德化、非理性化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与当代社会价值观和文学实践中的价值观问题,相互关联起来加以研究、探讨。

  接下来,则是分别对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命题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社会历史观问题、人性观问题、审美观问题、文化观问题等,逐一进行专门的探讨。

  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社会历史观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观点”,要求洞察人物事件所关联着的那些历史条件和现实关系,把握人物事件所处的历史潮流,从历史的必然要求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中,对人物事件做出正确而深刻的分析评价。就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内涵而言,要求富有“历史理性”精神,即对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生活及人物事件做出正确的理解与评价,起到推动社会变革进步和人性解放的作用,从而体现历史进步的价值观。然而某些文学批评有意无意地弱化“历史观点”,宣扬“新历史主义”或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观,如历史即偶然,无规律;历史即想象虚构,无真实;历史即争斗,无是非;历史即人性的表演或展示,无善恶;历史即游戏,无意义;以及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等等。这些所谓“新历史主义”观念,实际上放弃和消解了“历史理性”和历史进步的价值观,其结果只会带来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社会历史观的混乱,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当代文学批评中的人性观问题。在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建立人性价值观的维度应当说是必要的,但仍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历史人道主义”的人学观:一是人性本质观方面的历史主义,始终从人的社会实践及历史进程来理解人性,而不是抽象地想象和假设某种确定不变的人性;二是人性价值观方面的人道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现象坚守历史的批判立场,始终以“合乎人性的生活”、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理念。无论是文学创作中对人性的描写与表现,还是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阐释与评价,都应当坚守这个原则。但在当代文学及文学批评中,也有人有意无意地张扬人性即“性”、人性即“欲”、人性即“情”、人性即“乐”等价值观念,形成了一种很有害的价值导向。当今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人性,建构什么样的人性价值观,既关乎当代文学的健康审美价值导向,更关乎当代人性的健全发展,因而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

  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观问题。当代文学批评的审美价值观,既有必要继续重视文学“审美形式”方面的价值,更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出发,着眼于人与文学的审美关系,来理解文学的审美特性与意义价值:一是审美具有令人愉悦的特性与价值,二是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特性与价值,三是审美具有使人超越的特性与价值。当代文学及文学批评理应具有这样一种“人学”视野及其审美价值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恰恰是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文学审美观念上的误区:一是“文学审美本性论”,将“审美”视为文学的本原特性或惟一本质,除此之外不承认文学还有别的什么性质与功能,这并无益于文学观念的拨乱反正;二是“审美快感论”,将审美学意义上的感性解放,悄然替换成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感官欲望的放纵,人的精神美感下降为动物式的官能快感,导致审美精神滑落,使文学审美活动中的感性与理性重新失去平衡,带来审美乃至人性的异化;三是“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观念,其积极方面是使文艺从圣坛回归民间,从精英回归大众,从艺术回归生活,而另一方面也可能使文艺审美在大众化、世俗性的潮流中不断降低艺术审美水准,消解真正的艺术审美精神;四是“审美娱乐化”观念,将审美等同于娱乐,过于强化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而排斥其他方面的功能,导致当前文学的“过度娱乐化”、非理性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导致文艺审美精神的失落。这是当代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审美观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文化观问题。在当今文化转向和西方“文化批评”观念的影响下,当代文学批评也愈益成为一种文化批评,因而就有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即站在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和秉持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来进行文学批评的问题。从当代文学批评的现实来看,显然存在着经典文化价值观与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冲突。面对当今文艺大众化的现实,更需要在吸取各种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寻求对大众文化的积极肯定与批判反思两个方面的视界融合,找到一种比较辩证的价值立场:一是充分看到和肯定大众文化中所蕴含的民主性价值诉求,防止站在“精英文化”立场贬抑大众文化;二是作为文化(文学)批评的理性批判立场不能丧失,应充分看到大众文化中的消极方面,如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等等,对此给予必要的批判抵制;三是应当确立这样的价值理念,即任何文化都应当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有必要警惕大众文化重新造成对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淹没和消解。当代文化(文学)批评应当坚持应有的价值理念,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

  第三部分(第八、九章和结语):将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问题,放到当代文化语境中加以整体性观照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与价值观念重建问题。

  首先,关于我国当代文化语境的考察。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后现代文化思潮及其基本理论观念,如解构主义的哲学立场、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文化观念、多极化与多向性的思维方式、世俗化与时尚化的价值取向等等,对当代文化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成为当代中国多元融合的文化语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观念的变革,尤其是价值观念方面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都无不受到各种后现代文化观念的影响,无不与这种后现代文化语境的作用相关。将当代文学及批评的价值观问题,放到这种当代文化语境中来观照,可以看出这种后现代性价值观念或价值取向的某些特点,如对文学本质特性及价值功能认识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多视角、多维度研究评价文学的新格局等等。这一方面使当代文学批评充满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多元混杂迷乱的新问题。正因此,当代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变革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寻求多元开放发展的问题,更有一个从批评形态到价值观念重新建构的问题。

  其次,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与价值观念重建问题的探讨。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当代文学批评要在己经形成的多元探索局面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理应走“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的道路。这就意味着,当今文学批评形态的重构,主要任务还在于“主导形态”的建构,即建构当今时代最需要提倡、也最需要发展的文学批评形态。而其中最重要的仍是文学批评的价值立场与价值观念的重建问题。这实际上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学批评自身的价值功能问题。在充分开放多元的当下社会,通过文学批评进行审美价值评判与价值选择,使之形成良好的审美精神价值导向,显得尤其重要。二是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评判问题。其关键在于,在充分肯定和鼓励当代文学多样化发展的同时,还应当突出应有的主导性文学价值取向,特别是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文学艺术精神价值的“辐射源”,辐射渗透到当代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实践中去,从而在整体上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

  最后,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与文学价值观念重建的思想资源与理论参照问题。这项成果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仍然有必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其唯物史观视野、社会的合理健全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立场上的现实批判精神等方面,这对于当代文学批评来说,甚至具有一种“思想源”或“价值源”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努力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吸取思想智慧,在它的启示和感召之下,努力关注和回答当今社会现实与文学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推动当代文学批评不断创新发展。

  这项成果主要对文学批评的价值观念系统进行了整体性研究探讨,并对其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内涵及其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对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的种种现象,对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与当代文化语境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学批评形态重构与价值观念重建等问题,也分别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并阐发了比较独到的理论见解,对于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时,对当代文学及批评实践中的价值观的迷乱现象,也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评析,体现了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责编:秦华、陈叶军)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