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优秀成果选介>>文章选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简介

  2012年03月05日16:1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是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包心鉴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最终研究成果,66万字,于2011年11月1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运用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基本规律和当代走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提炼。

  上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的角度,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条件、主题、成果和意义。中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提炼了八大基本规律:“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交互作用,“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本质统一性”与“形式多样性”有机统一,“客观需求”与“主观创造”相互促进,“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有机结合,反对“教条主义”与反对“经验主义”同时并举,“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相互支撑。下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从时代新变化、国情新发展、执政新要求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

  全书既着眼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又着力于现实问题的关照:既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当前众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果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与新意。

  (后附《人民日报》2月27日李慎明书评文章)

  在探索规律的基点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评介

  李慎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这一既凝聚着历史又指引着未来的理论与实践创造过程,是一种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而又能动地运用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正是在符合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90年而不衰,并且仍在生机勃勃地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究竟是什么?应当从哪些角度和层面总结和提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包心鉴教授新近推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一书(以下简称《规律》。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则在这一研究领域展示了独特的研究视角,达到了一个新的研究高度。

  第一,从历史事实和主要经验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进行提炼和概括,是《规律》一书表现出的一大鲜明特点。

  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与抽象;规律往往深蕴在丰富的历史事实和实践经验之中。因此,探索与认识规律,不能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只能从既有的史实及其实践经验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规律》一书正是坚持了这一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因而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研究与提炼方面,取得了比较新颖而又符合科学的成果。比如,作者运用史论结合以论为主、事理结合以理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条件、主题、成果、意义的梳理与研究,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历史经验,再从这些历史经验中提炼基本规律。作者提出,在长达近9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领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而具有普遍性即规律性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三条: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其二,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和运用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永葆这一活力源泉,关键在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强固这一根本保证,关键在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与创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者认为,正是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历史经验,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指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丰厚历史经验的基点上符合规律地不断开拓前进。

  第二,从理论创新所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进行提炼和概括,是《规律》一书表现出的又一鲜明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乃至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既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又是科学理论的不断创新,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正是在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又符合科学理论发展规律的基点上,深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规律》一书作者正是从这样一种逻辑思维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型的总结与提炼。《规律》一书依据理论的逻辑和丰富的史料,系统提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条基本规律,即:“继承坚持”与“发展创新”互为条件的规律;“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交互作用的规律;“时代潮流”与“中国国情”融为一体的规律;“本质统一性”与“形式多样性”有机统一的规律;“客观需求”与“主观创造”相互促进的规律;“思想解放”与“思想统一”有机结合的规律;反对“教条主义”与反对“经验主义”同时并举的规律;“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相互支撑的规律。对这8条基本规律,本书既逐章分别进行了论述,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各条规律的基本内涵和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又从总体上进行了阐发,比较深入地揭示了各条规律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其他研究论著相比较,本书所提炼的8条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创新性,可以说是国内目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认识和总结中最完整也是最切合历史进程的一种表述。

  第三,从现实需求和当代走向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进行提炼与概括,是《规律》一书表现出的再一鲜明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种历史的过程,更是一种现实的选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现实的探索与指导。历史为现实服务,着眼现实,着眼未来,既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着力点,更是我们研究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的全部价值指向。《规律》一书作者很好地坚持和体现了这样一种社会科学研究价值。本书取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就鲜明地展示了作者的研究出发点与价值追求:从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让“基本规律”为“当代走向”服务,从历史实践与基本规律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精神与当代走向。正是遵循了这样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服务现实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规律》一书给予我们许多鲜活的启示。比如作者从“时代新变化”、“国情新发展”、“执政新要求”三个层面,系统探索了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致力于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新成果与新体现,这些研究思路及其成果,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和求实求新精神。

  《规律》一书是包心鉴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经过几年努力,终于以优秀成果结项并形成了这部66万字的学术专著,可喜可贺,也值得向广大读者郑重推荐。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责编:秦华)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