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学术研讨

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

臧峰宇  2011年05月13日13:36  来源:中国文明网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开幕。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旨在进一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当代世界的新形势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研讨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经验和模式,进而重新阐释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高翔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教授与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教授在开幕式上作精彩的主题演讲。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主持。

  会议采取主题报告与分组研讨的形式进行,研讨议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公平问题”、“公共性、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中国道路:普遍性与特殊性”、“民族精神与当代文化建设”。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张奎良、孙正聿、杨金海、侯才、丰子义、陆杰荣、王东、安启念、郭湛、陈学明、唐正东、李德顺、张曙光、马俊峰、段忠桥、孙伟平、贺来、邹广文、韩庆祥、任平等与会专家学者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认真梳理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成就,深入研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的理论实质,力图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内涵,并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审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精神,使之促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与会代表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对改革开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重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审视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公共性、公共精神与公民社会的思想图景,思索中国道路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提升民族精神,推动当代文化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举措。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揭示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根本方法,必须认真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现实问题的争论一再提示我们,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来思考中国问题,同时又通过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来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释,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使命。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与时俱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必须认真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时代精神,必须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深入的解读,必须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当代世界的发展进程,必须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解决当代中国社会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同时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传播的水平,让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光芒与实践力量。

  据悉,“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创办,此前已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成功举办了九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深入探索重大问题的高端论坛。 (臧峰宇)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