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马哲史研究应突出思想史特色

庄福龄  2011年05月13日14: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世纪已经走过10年历程。在这10年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步伐明显加快,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也取得许多新成果、新经验。深化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应注重突出其思想史的特色。

  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既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连续性,把握思想精髓的一脉相承;又尊重其变革性,强调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具体而言,就是抓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本质和主流,严肃对待那些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文献、文本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的典籍,严肃对待那些约定俗成的译文和译本,不纠缠个别细节和野史传言;坚持整体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拓宽研究思路,努力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尊重客观事实,把握时代流变,避免偏激冲动和个人好恶,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门理论历史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并不直接研究自然、社会、人的一般规律。强调历史性、突出历史感,处理好“史”与“论”的关系,是这门学科的显著特征。处理好“史”与“论”的关系,需要秉承“历史需要梳理,人物需要鉴别,论述需要评析,批判需要慎重”的原则,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根据、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作用等重点问题。只有抓住这些问题,才能避免那些纠结于历史枝节的繁琐考证,才能跳出人物、思想、事件的简单罗列,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逻辑。

  注意学科划分的相对性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不是孤立的,涉及一些邻近学科的研究,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等等。应该说,促进这些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有助于增强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此,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事实上,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从分类到综合、从部分到总体,不断向纵深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

  加强薄弱环节研究,及时填补断代史和专题史的某些空白。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一些重要专题如欧洲风暴的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研究、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研究、《资本论》创作史研究等,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应当进一步加强。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提供了丰富养料。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要求我们既继续加强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又重点抓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认真挖掘其哲学内涵;既在相关文献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上下功夫,又在历次思想解放、重大历史转折和战略决策的分析研究上下功夫。总的来说,就是立足我国现实国情,努力形成更多有思想史特色、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 庄福龄)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