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卷》
中央编译局 姚颖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自建院以来,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卷》(方志出版社2007 年4 月出版)收录的30 篇论文,从“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现代转型”、“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论”等角度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生动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精神及其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启示。
该论文集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视野,又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部特色;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与时俱进,又坚持马克恩主义理论审视社会发展实际的理论特质;既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又力图展现国外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该论文集从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比较研究,深刻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堪称一部较为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概言之,该论文集具有三大特色:
——深入浅出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综合景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精神不仅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诸层面,而且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实质、价值诉求及其研究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一个半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突出地表现在其审视资本运行逻辑的悖谬,诉求人类解放、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价值向度,其观察世界与研究问题的方法始终是实践的。该论文集从“马学为体,西学为用”、“马克思的交往学说及其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等角度力图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综合景观,发掘马克思主义人性话语的魅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学术风格,开辟出一派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朗朗晴空,确立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前沿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精神。该文集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伟大导师的真理之音仿佛穿越时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的文字中得到回应。对问题的论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把握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和改革创新的实践精神,反映了我院深厚的人文底蕴。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引入当今社会发展视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答时代课题。该文集结合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做出历史性诠释,注重从经验与教训两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精神以及在人类解放的“现实的运动”中如何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精神。参与该论文集撰著的专家注重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合理因素和理论探索加以批判借鉴,其观点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该文集是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 30 位学者弘扬中国社科院建院30 周年的光荣传统,多角度地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的力作。该文集体现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马克思主义专门研究队伍的理论水平,从当今世界的变化与当今中国的发展角度着眼,创造性地开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厚宝藏,其审慎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审慎地观察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的理论眼界以及审慎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立场值得赞赏,同时引入深思。可以说,该论文集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启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改进研究路径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