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项目查询   专家查询   网站地图   重大项目要览   管理规章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章选登

李泽华:理论大众化与理论人格化

  2011年05月13日13:42  来源:解放军报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各级党委领导而言不仅负有重要的组织领导责任,更在于躬身实践、模范带头。现在一些党员群众对党的理论学得不真、信得不深、态度不正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虽有宣传方法不够科学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在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行为与理论要求相互脱节、具体实践与理论指导相背离所造成的。这就必然要求实现理论大众化一定要以理论人格化为前提和条件。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任何一种科学理论要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并内化为信仰和追求,既要注意讲究学习宣传的方法技巧,更取决于宣传者自身对理论的真心信仰、真正追求和模范践行。回顾我党建党之初,当时绝大多数党员群众文化水平都较低,很多人目不识丁,但为什么能够很快就对党的理论主张深信不疑、倾心追随,并甘愿为之奋斗终身?根本原因在于党的创始人、老一辈革命先驱者的模范言行和率先垂范。这种把真理的力量与人格力量完美结合的结果,历史已经给出答案。

  如今,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学习理解党的理论并不困难。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党的理论挂在嘴巴上、摆在会议上、写在文件上,实际工作中却另搞一套。如果让这些有违党的理论要求的行为做法大行其道,那么实现理论大众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理论的人格化,再好的理论也得不到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因此,推进理论大众化,需要借助领导干部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模范践行,使理论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征服力。

(责编:高巍)


点击返回首页

点击返回顶部